《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

2024-01-07 01:08

1个回答
  这首诗的写作是有一定的背景的,当时诗人的好友白居易京城被人刺杀,上疏极请追捕凶手,查清这一事件,陈词激切,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当时诗人被贬通州,正卧病在床,听到这一消息,心情非常难过,立刻抱病写下了这首诗远寄江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诗鉴赏

  起句即事写景:“残灯无焰影幢幢”,夜深了,灯残油尽,只剩下昏暗的灯影在摇曳。接着二、三两句叙事、抒情。“此夕闻君谪九江”,在这样凄凉暗淡的深夜,忽然听到好友被谪九江的消息,不禁“垂死病中惊坐起”,“惊坐起”三字,把消息的惊人和闻者的震惊以及当时难受的心情,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末句以景结情,“暗风吹雨入寒窗”。夜已很深,诗人惊坐床上,只听见风雨扑窗的声音。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这首诗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等一系列的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烘托,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的哀伤不平和凄苦的心情。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

  后来在《与元微之书》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清沈德潜说此诗“过作苦语而失者”(《说诗眸语》),这样说恐怕是欠妥的。作者与白居易相交至密,友情极深。二人同受权贵打击,被迫离京,左迁外郡,心境都很凄凉,发而为诗,语言悲苦,自是真挚感情的流露,这是很自然的。这一类诗,在二人诗集中还有很多。

  《唐才子传》说:“微之(元稹)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由此可见,两人的感情深厚,而彼此酬答的诗作亦充满挚情。

zhl2017****

相关问答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个回答2024-03-10 02:37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
全文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快点啦
1个回答2024-03-14 09:08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
全文
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个回答2024-05-16 00:32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全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乐天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15:12
白乐天 (居易)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绝。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
全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个回答2024-03-06 02:04
1、写实,环境寒冷 2、抒情,内心凄苦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个回答2024-04-10 00:40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寒既是指实写的天气寒冷,同时更指心中的寒冷,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
全文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寒有怎样的双关意义
1个回答2024-04-21 14:18
寒既是指实写的天气寒冷,同时更指心中的寒冷,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所以心里寒冷.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1个回答2023-12-26 18:12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标签: 贬谪 友情 诗 其他 情感 《闻乐天...
全文
赏析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个回答2023-01-28 07:14
问泣下谁最多 下一句有回答 是用了设问 江州司马是官名即使用了借代手法指本人 青衫湿是用了夸张手法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概括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4个回答2022-12-27 00:21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而“惊坐起”三字,正是维妙维...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