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乌江文化名人有哪些?至少四个,并介绍其生平事迹。(不是古代的乌江文化名人这个乌江也不是古代的乌

2024-01-07 01:31

1个回答
 乐府诗人——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人(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张籍作品
  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爱国词人——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父与张浚、胡寅等人谋反,于是张祁、胡寅等皆被下狱,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后才获释。张孝祥入仕后,先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国史实录院校勘。以后几年历任秘书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等职。他“性刚正不阿”,在朝任职期间,曾先后上《论先备札子》、《论治体札子》、《论涵养人才札子》等奏议,提出了加强边备、抵御金人;扫除积弊,改革政治和培养、选拔人才的种种主张,表现了他在政治上的远大理想。隆兴元年(1163)授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军府事。张浚北伐,他又被任为建康留守。以后知静江、潭州、荆南湖北路安抚使。在地方官任上,他严明法纪,锄抑强暴,赈济灾荒,“庭无滞讼”。张孝祥举进士出自汤思退之门,曾受到汤的举荐提拔。但后来他却反对汤思退的议和主张,而支持主战派将领张浚的北伐,因而不断受到主和派的诽谤、打击。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离职,退居芜湖,讲论理学,徜徉山水。
  南宋书法大家——张即之
  张即之,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生于名门显宦家庭,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教祥之侄。以父荫铨中两浙转运使。举进士。历官监平江府粮科
  张即之作品
  院、将作监薄、司农寺丞。后知嘉兴,以言罢。特授太子太傅、直秘阁致仕。史称其博学有义行,修洁,喜校书,经史皆手定善本。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称雄一时。据《宋史》记载,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女真族虽然远在北方,与南宋政权处于敌对地位,但对于张即之的翰墨作品,却不惜用重金购求。其书法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继而转师米芾,并能“独传家学”,而以张孝祥书为主调,参以晋唐经书汉隶,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而达到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与境界,自成一家体系。这种体系是他在继承古人前辈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众多营养而后大胆创新形成的。后世书坛有人讥张即之书有意为“怪”,不合“规矩”,并斥之为书法“尚意”,追求“意趣”,表现个性。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便提出,书法不能专师一家,模拟古人,而贵在“得意忘形”,自成“一家之体”,否则为“书奴”。
  “当代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一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
  “当代草圣”——林散之
  上老人。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由笔者外祖父曾梓亭介绍,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双钩悬腕,中锋竖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十以后,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负籍沪上,拜黄宾虹为师,得“五笔七墨”之秘。一九三三年,遵黄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导,开始影响一生的万里之行。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道:“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略也。”秋水老师谓:“散老惯长锋羊毫,蘸水,后掭墨,力运笔端,墨注纸上,水墨交融,渗化洇散,有意想不到的情趣。锋长则
  林散之第一草书《中日友谊诗》[3]
  弹强,含墨量多,他以娴熟的手法,提按转折,涩进疾阻,似欹反正,将倒复起,曲处见直,圆中寓方,浓纤长短适度,燥润枯湿合宜,但觉一片化机,满纸精彩。”林散之有“草圣”之美称,代表作有草书《中日友谊诗》、草书《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3] 解放后林先生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政协副主席。六十年代初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相关问答
乌江自刎的乌江在什么地方
1个回答2023-12-24 13:37
乌江自刎的乌江在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 在今天安徽和县东部的乌江镇的长江边上,那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由于那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说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自刎故事...
全文
《乌江》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1-02 07:43
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有过“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此时此刻...
全文
不到乌江无尽头
1个回答2024-03-13 12:33
不到乌江无尽头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见黄河心不死
乌江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3-22 22:13
乌江在中国,大部分流域在贵州省内。乌江,别名瞎枯为延江、黔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贵州西部威宁县乌蒙山东麓,有南、北两源,南源是乌江的主源, 南、北两源皮神衡在黔西县化屋基汇合后...
全文
哪些名将是乌江人
1个回答2024-05-24 07:18
胡说八道,乌江是一条江,谁会住在江里啊?? 项羽是在乌江自刎,他是下相人士,也就是江苏人。 有的话那就应该是虾兵、蟹将、龟丞相了。 今天看了一下,原来乌江,可以叫乌江亭,在现在的安徽和...
全文
乌江是哪里的
1个回答2024-05-12 11:58
乌江,中国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又称黔江。发源于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川东南,在四川省涪陵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 项羽自刎的乌江...
全文
求有关乌江的著名历史人物事迹或诗词。
1个回答2024-04-09 04:37
历史事件: (一)项羽自刎 秦朝末年项羽自刎的地点乌江位于今安徽 和县. 〔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岸的乌江浦。 乌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贵州高原,自西南向东北从重庆...
全文
涪陵乌江地区文化名人 其生平事迹
1个回答2024-03-15 10:32
乌江榨菜很出名
乌江之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2 17:06
乌江之刎指的是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故事,表达了一种不屈服、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豪壮气概,都来多用这个典故来赞誉一个人坚韧的品性和不屈的气节。 乌江之刎的意思 ...
全文
乌江自刎的人是谁
1个回答2023-11-29 08:36
乌江自刎的人是乌江亭: 关于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如下: 楚汉之战时,项羽一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