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刻画入微

2024-01-08 12:43

1个回答

刻画入微的成语解释: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刻画入微的近义词:

1、入木三分【rùmù sān fēn】:唐朝张环权《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2、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形容写字、画画笔力遒劲。语本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巧之极矣。”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刻画入微的反义词:

1、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原谓绘画中用淡色轻轻描绘,比喻说话或作文有意减轻问题的重要性;着力不多地描写或不充分地陈述。

2、粗枝大叶【cū zhī dà yè】:比喻粗鲁不精细,疏略不慎密;比喻大概的情形。出自《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刻画入微造句:

1、人物刻画入微,画面意境幽深,让人领略到了袭茄野在幽静的园林中,只有琴声在断续地流动。

2、那本小说对人物刻画入微,十分传神。

3、画中罗汉须眉毫发刻画入微,衣纹细劲流畅,恍若行云流水。

4、男子咂巴了一下嘴巴,收回玉扇,在手中敲了敲,脸上带着玩世不恭的笑容,纳悉一双眼睛镶嵌在阴影处,鼻梁高挺,轮廓分明,倒有些刻画入微的味道。

5、雕塑材质是名贵的汉白玉,刻画入微,鼻子、眉毛,最传神的是水汪汪的一双大眼睛。

6、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白色的花朵娇艳欲滴,洁白的颜色象征纯洁而高贵,意境深远,也不失为一上层之作。

7、反之,细节刻画入微、富有幽默感及视角独特能够得到适当加分。

8、罗汉侧面坐蒲团上,长眉阔耳,雍容大度,衣纹清圆细劲,气局超拔磊落,身姿神态,庄严端凝,刻画入微拍喊。

相关问答
刻画入微怎么造句
1个回答2024-02-11 04:51
1. 那本小说对人物刻画入微,个个都十分生动。 2. 那本小说对人物刻画入微,十分传神。 3. 雕塑材质是名贵的汉白玉,刻画入微,鼻子,眉毛,最传神的是水汪汪的一双大眼睛。 4. 人物刻画入微...
全文
刻画入微造句
1个回答2024-01-10 19:45
刻画入微造句介绍如下: 【刻画入微 kè huà rù wēi】:铅岩辩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近义词:力透纸背 入木三分 反义词:轻描淡写 粗...
全文
指刻画得细致入微
3个回答2022-12-12 01:11
栩栩如生 读 音 xǔ xǔ rú shēng 解 释 形容某物体被画的或被人为描述或经过加工好如生动活泼一般.
一时三刻的意思解释
1个回答2024-02-24 04:12
一时三刻,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shí sān kè,意思是指很短的时间。 据查询百科可知:在古代的时候,每天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时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刻是指15分钟,那么三刻自然就是45分...
全文
微言大义的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1-29 15:25
释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卜橘道理。辩销 示例:他们解经,只重~;而所谓~,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
全文
微言大义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4-03-08 05:17
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微言大义即指圣人隐含在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微妙的意义。
形容“入微”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6 00:07
寻幽入微 [ xún yōu rù wēi ],形容对深奥的事理探求达扮山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晰毛辨发 [ xī máo biàn fà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 体贴入微 [...
全文
什么是入微?
4个回答2023-02-21 09:20
深入到细微之处。常用于形容精妙或细致。 ①《晋书·葛洪传》:“﹝ 葛洪 ﹞著述篇章富於 班 马 ,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 ②唐 顾况 《拟古》诗之二:“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③明 谢榛 《四溟...
全文
微观解释是什么微观解释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6-29 18:26
基本解释: -------------------------------------------------------------------------------- 与“宏观”相对。一般指空...
全文
刻舟求剑 成语解释
1个回答2024-01-25 11:53
【发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释】 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誉冲固执不知变通。 【出 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