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勤学,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例子?

2024-01-09 18:01

1个回答
1、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3、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相关问答
古今中外名人中善于借力的故事还有许多请你再举一例
1个回答2024-04-08 16:15
天蝎们沉默而高冷,证明正处于不安中,不安感大多数来自意料之外的状况,在他们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他只是在掩藏自己的情感,不会轻易信任别人
上课时,老师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6:25
上课的时候,许老师举了不少有趣的例子,并且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3-02 06:59
上课时,老师给我们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讲了很多故事。 举了和故事搭配不当。
在大家的世界里一定又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而小孩子却看透了,请举一两个事例,简单写写
1个回答2024-02-22 22:52
是的啊,大人看的问题比较深奥啊,比如,大人觉得所有的的人都是为了你的名利和地位的啊,但是有人却是为了交你这个朋友啊,小孩子单纯就看的明白了啊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越俎代庖的人,举例
1个回答2024-03-06 14:37
现在有很多家长,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就要越俎代庖,其实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让他自己去担当,而没有必要再为他设计一些挫折.
古往今来,勤奋好学的人,排比举例!求高手!
1个回答2024-05-05 12:56
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一例。他那挺拔秀丽刚劲有力的字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而谁又知道这秀丽的字体下包含了他多少辛勤的汗水相传他从九岁起开始练字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全文
课上,老师举了许多有趣的例子与故事错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04 16:43
可以举了例子,但不可以举了故事,将“与故事”去掉,或将”与“改为”讲了许多“。
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4-26 00:55
黄继光:牺牲自己的性命堵住了敌人的机关枪
举出两个古人勤学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5-23 21:26
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