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那些古人发奋读书的故事?把故事简要说出来.

2024-01-10 11:09

一定要是古人的哦!
1个回答
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匡衡,出身於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
萤囊映雪讲的是车胤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今临澧县柏枝乡)。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其囊萤夜读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他功名仕途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后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朝廷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职守功勋,颇极一时之盛。

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苏秦.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字季子。苏秦是洛阳人,虽然出身寒门,却怀有一番大志。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相关问答
奋力的成语奋力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23:51
奋力的早毁缓成语有:奋笔疾书,勃然奋励,奋笔直书。 奋力的成语有:发奋为雄,奋发图强,自告奋勇。2:注音是、ㄈㄣ_ㄌ一_。3:拼音是、fènlì。4:词性是、动词。5:结构是、奋(上下结构)力(独体结...
全文
求让人奋发向上发奋读书的故事或古文
1个回答2024-03-09 21:34
.“天行健”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我说我喜欢你男朋友就发[奋斗][奋斗][奋斗]什么意思呀?
1个回答2023-08-20 16:38
要对得起,你的爱
求这首歌(奋斗 奋斗为了老婆而奋斗)
1个回答2022-07-08 17:03
国家医药管理局
关于勤奋好学的4个成语 关于勤奋好学的2个典故 谢谢啦
1个回答2024-01-25 18:04
成语,闻鸡起舞(祖狄)、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
电视剧《奋斗》到底给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故事里的一些主人公各自有在为什么奋斗?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2-04 17:46
给人一个如果要快乐首先要奋斗,但得到成果是,不要骄傲,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金钱,只要你想要都要自己去奋斗,不然,你是得不到的,奋斗的大结局不是暗示了吗,只要奋斗,你就会快乐,陆涛是在为夏琳和他的...
全文
人生该怎样奋斗?我要奋斗!
1个回答2022-11-23 07:06
奋斗就可以了少年
兴奋兴奋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04:23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豪情逸致】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
全文
形容奋起直追的成语 什么奋起成语大全
1个回答2024-03-02 03:20
奋不顾身_成语解释 【拼音】: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例句】:部下弟子,虽不敢谓...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