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 典出何处

2024-01-10 14:48

出自桃花扇的前言 不知道何所指 请教诸位
1个回答
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
焦桐指的是大名鼎鼎的焦尾琴,中郎指的是西汉大学问家蔡邕。
这里指良才不得其用,遭受摧残。没有慧眼识珠的人。

据《后汉书·蔡邕列传》记载:“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
这蔡邕的“焦尾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蔡邕是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末年,一个大学问家,在编写历史典籍方面贡献非常大,并且很懂音乐,又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

有一次,蔡邕路过吴县这个地方,有一个人正在做饭,架起一口大铁锅,下面正在烧火,柴火在烈焰中噼噼啪啪的一阵作响,火势正旺。蔡邕在旁边经过,忽然发现一块上好的梧桐木正在燃烧,他知道梧桐木是作琴最好的材料了,这样烧掉非常可惜,于是不顾火势正猛,连忙把这块木板抽了出来,掸灭上面的火,他一边仔细端详着这块烧焦的木头,一边连声说“可惜,太可惜了”他这种举动,把烧火的人弄懵了,蔡邕解释说:“这块木头是做琴的好材料,烧掉实在是太可惜了。”烧火的人笑了“原来如此,既然您这么喜欢,就拿去好了。”蔡邕高高兴兴的把这块木头拿回了家,精心的制作了一张古琴,他把烧焦的部分放在琴的尾部,并给他取了一个极为雅致的名字“焦尾琴”。
相关问答
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 典出何处
1个回答2023-01-12 21:42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於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於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蔡邕曾位居中郎,中郎特识焦桐是识才之意
特识焦桐者 岂无中郎乎典出何处
1个回答2022-09-23 17:05
典故: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於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於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蔡邕曾位居中郎,中郎特识焦桐是识才之意
特识焦桐者 岂无中郎乎典出何处
1个回答2024-01-11 00:10
《桃花扇》写的是明朝末年阮大钺为收买侯方域,暗中出钱让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结识,不料侯方域和李香君不接受阮的收买,阮于是就设法对他们进行迫害。南明结束后,侯方域和李香君相约共同出家。作者孔尚任“...
全文
焦桐是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1:56
焦裕禄。兰考县城关乡朱庄村头有棵泡桐树,每天到这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这棵树,是焦裕禄1963年亲手栽种的,人们称它为“焦桐”。 焦桐,这棵树是焦裕禄当年亲手种下的,老百姓称它为“焦桐”。 ...
全文
”一为之甚岂可再乎“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02 05:11
源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
全文
岂有老而捐之者乎?的意思
3个回答2022-10-03 01:10
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 【原文】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
全文
岂不闻,君子有可为,有可不为乎!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05-25 05:26
难道没听说过,道德高尚的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
‘一之为甚,岂可再乎’的意思是什么 选自哪里,又何含义
1个回答2024-03-02 08:17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篇.甚,厉害,过分;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译文:一次已经算是过分了,还可以再来第二次吗?------------------------------------...
全文
桐敷正志郎的人物经历
1个回答2024-02-21 07:41
桐敷家的当家,认为沙子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跟随沙子,家世显赫,为沙子提供金钱,情报与即时血液。沙子对他的情感很深,因为他是接受了尸鬼的人类,与千鹤是表面上的夫妻。
高三压力大焦虑怎么办知乎
1个回答2024-01-23 03:58
我觉得如果学习压力大的话,赶紧放松一下自己,不要把自己沉浸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当中,赶紧从这个里面解脱出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