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儿童机智的文言文,短一点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除外

2024-01-12 12:23

有关古代儿童机智的文言文,短一点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除外
1个回答
看看吧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有关孔融,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相关问答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故事?除了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还有啥?急.快呀!
1个回答2024-01-27 08:28
《道旁李苦》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
全文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两文写了古代两个聪慧儿童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点
1个回答2024-02-02 04:12
首先,谢道韫不一定是少年!!! 专家的题先有问题! 共同点是善于应答。 言辞过人。
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对出下联
1个回答2022-08-12 16:36
周敦颐说莲喻物言志
《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两文写了古代两个聪慧儿童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16:47
首先,谢道韫不一定是少年!!! 专家的题先有问题! 共同点是善于应答。 言辞过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括写
2个回答2022-08-27 23:59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言文《咏雪》、《陈太丘与友期》的翻译?
1个回答2022-10-27 19:11
教材全解 或者随便网上一搜就有啊
世说新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1个回答2022-10-27 01:00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全文
《咏春》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读后感
2个回答2022-10-21 15:59
《陈太丘与友期》读后感:读完这篇文言文,我知道了友人的不守信与元方的聪明才智。这篇文言文让我明白了诚实守信与思想品德的重要。 至于《咏春》嘛?呵呵,我无能为力
《世说新语笺疏》中《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的译文.
1个回答2023-01-28 04:18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