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2024-01-14 17:28

1个回答

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

他跟猴子说,早上给每搜闷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后来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

成语: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暮)四。’众狙皆怒。”

翻译:喜欢养猴子的人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们听了很生气。

例句:你一会儿要学画画,一会儿又要学摄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态度吗?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出尔反尔 [ chū ěr fǎn ěr ] 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下》:世睁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翻译: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2、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

出处:南北朝·费昶《行路难》:“当年翻覆无常定。”

翻译:当年变动不定,忽而这样,忽而那样早局。

相关问答
朝三暮四 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1-21 10:29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朝三暮四的图片[2]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
全文
寓言《朝三暮四》原文
1个回答2024-01-20 15:05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
全文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2-20 19:23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
全文
问题:谁知道朝三暮四这篇寓言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29 03:37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
全文
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1个回答2024-01-28 12:02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猴子。相处的时—间长了,他能知道猴子在想什么,而这些猴子也有了灵性,能够知道主人的心思。___ 由于猴子数量太多,每天要吃很多东西。宋国人渐渐发现家里的...
全文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1个回答2024-02-18 20:56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成语典故 原文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