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灯的知识、故事、传说、变化和发展情况

2024-01-14 19:29

急需关于灯的知识、故事、传说、变化和发展情况... 急需关于灯的知识、故事、传说、变化和发展情况 展开
1个回答
普灯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教授的大胆畅想1802年,在俄国的彼得堡外科医学院,一名叫作彼德罗夫的物理学教授宣布,他打算“以电取光”。在篝火、松明、动植物油以及燃气还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纪初期,在电流还是一件新鲜事物的前提下,这一 决定无异于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罗夫的热情并没有被众人的冷嘲所压熄,因为在不久前,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让他受到启发:电池组两端在被导线连接时所产生的电火花,能不能变成持久的灯光,以供照明之用?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彼德罗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尽管在临死前始终没有见到“持久的灯光”,但彼德罗夫发现了“电弧”———“如果把两根炭棒彼此接近,那么在它们中间就出现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烧掉,并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间。”这是关于电气照明的最早言论。电弧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在由电到光的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从弧光灯到白炽灯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1809年正在埋头进行电化学研究的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也发现了电弧。他亲手做了个很大的蓄电器,动用了2000个伏打电池,得到了更强烈更明亮的弧光。 彼德罗夫和戴维的实验装置较为相似,这实际是一种新灯———炭极弧光灯的雏形。当时这种灯采用一般木炭做成的炭棒,烧损过快,耀眼的弧光仿佛昙花一现。 大约在30年后,有人想起并应用了坚硬致密的焦炭来替代一般的木炭。由于焦炭比木炭燃烧慢,弧光闪亮的时间也就延长了许多。 后来法国科技人员给弧光装置装上一种钟表装置,使它能够自动调节两根炭棒间的距离。这样,第一只炭极弧光灯正式诞生了。 1876年,俄国电工技师雅布洛奇可夫又对弧光灯进行了较大改革。他取消了复杂的钟表机关和磁铁灯调节装置,而让两根炭棒并排竖立,中间隔着一块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绝缘片。他还采用一种装置,能够不断改变电流的方向,使两根炭棒交替地充当阳极和阴极,这样两根炭棒的烧损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们端头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保持不变了。由于这两根并排竖立的炭棒在发光的时候像蜡烛一样,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电烛”。电烛发出美丽的淡红色或淡紫色的光,每支能持续发光两小时左右。 在19世纪70年代的后几年里,电烛曾经风行一时。由法国通用电气协会投资制造的电烛,曾被用作路灯一支支地点燃在大街上,单单巴黎一个城市就用了成千支电烛,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万盏煤油灯,使热闹繁华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电烛还照亮了英国伦敦和古老波斯的街道,也在罗马大剧院和柬埔寨王宫上空闪闪发光…… 弧光灯的问世开辟了电气照明的新时代,在人类照明史上具有预示性的伟大意义。弧光灯由于光度强,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在印刷制版、电影放映等领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直到今天仍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电烛的耗电量大,寿命短暂,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在白炽灯出现以后,它在照明领域里几乎销声匿迹了。 1879年,爱迪生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实用的炭丝白炽灯。爱迪生利用改进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线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陶土坩埚里高温加热做成灯丝,再把灯丝密封到玻璃泡里,细致地抽去里面的空气。在当年的10月21日,这个灯泡开始点亮,持续发光45个小时!爱迪生在白炽灯的创制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稚嫩走向成熟 白炽灯的光辉深入人心,先后有一大批发明家投身到白炽灯的改进事业中。事实上在炭丝白炽灯诞生以前,人们就试着用各种难熔的金属做灯丝,而在白炽灯问世之后,人们寻求理想状态中的灯丝更是不遗余力。终于在20世纪的第9个年头,美国人柯里奇找到了性能极佳的灯丝材料———钨。钨有许多显著特点,它比其他任何一种金属元素的熔点都要高,并且它在受热时蒸发量较小,因此在用作灯丝的材料中,钨是再合适不过的。用钨丝充当灯丝制作白炽灯,这是照明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钨丝的引进使得白炽灯在同煤油灯、煤气灯、汽油灯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钨丝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电气照明工业的发展,开辟了电气照明技术的新纪元。 白炽灯的改进工作并没有故步自封。1913年,兰米尔首次往玻壳里充入氮气,这是继灯丝由炭丝改为钨丝之后,白炽灯的又一重要革新。玻壳里充入氮气,灯丝周围就形成一薄层稳定的气体保护层,使灯丝能够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并有效抑制了钨丝的蒸发,克服了钨丝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缺陷(直到今天,充气仍然是灯泡制作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 之后,为了提高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人们再次在灯丝的成分和结构上下足了工夫。发明家们引进了一种新元素———铼。铼的优势在于不仅熔点高、耐腐蚀,而且机械性能好,电阻率比钨高得多。钨丝镀上铼后,强度和电阻大大加强,寿命可以延长5倍!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把灯丝制成螺旋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缩小所占空间,提高发光效率,另一方面又能继续降低钨的蒸发,延长使用年限,可谓一举两得。1936年,人们制成了双螺旋灯丝,使充气白炽灯的工作温度提高到2500°以上,而摄影用的白炽灯甚至达到了3000°:第一代白炽灯成熟了。 在整个20世纪直至21世纪,白炽灯一直是照明器具大家族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比白炽灯更加出色的荧光灯、日光灯、霓虹灯……但是在普通人的家居生活中,普通白炽灯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问答
灯的知识,灯的故事和传说,灯的种类和用途,灯的变化和发展
1个回答2024-03-06 17:18
灯 灯 #dēng 【释义】照明用具:油灯|灯笼|电灯|霓虹灯。 【灯火辉煌】 #dēng huǒ huī huáng 辉煌:光彩耀眼。形容灯火通明,光辉耀目。 〖例句〗灯火辉...
全文
灯的故事和传说,灯的种类和用途,灯的变化和发展
1个回答2024-03-16 10:59
灯 灯 #dēng 【释义】照明用具:油灯|灯笼|电灯|霓虹灯。 【灯火辉煌】 #dēng huǒ huī huáng 辉煌:光彩耀眼。形容灯火通明,光辉耀目。 〖例句...
全文
活动开展情况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23 19:14
工作情况写法如下: 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 作为正文的...
全文
活动开展情况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6 21:18
写工作开展情况时,主要写以下几点:: 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 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
全文
活动开展情况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4 09:17
导语,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过程,结果。
灯展传说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01:56
灯展是中国一项传统古老的民俗文化,灯会还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民间就有观赏花灯的习俗。 灯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在元宵节上,按照民间习俗,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
全文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的情况、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钱的其他知识
1个回答2024-01-23 17:26
建议你网上搜下货币发展史 很多版本的教材 这里写不下
怎么用幻灯片给大家讲月球的知识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2-12 12:45
其实,对于重来不曾做过这样报告的你来说,可以简单些,用文字(占主要地位),附带添加几张相关主题的图片就是了。记住一点,讲课关键不再课件,而在你讲的内容,是否吸引人,所以,文字选择,一定要新颖!
看花灯知识
1个回答2024-03-07 12:4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民间又称“过大年”,而“过大年”又与看花灯、赏民俗、唱大戏分不开。在泉城济南,想过一个真正年味十足的“大年”,就到趵突泉公园来吧。今年已经是趵突泉第28届迎春灯会了,正月期...
全文
3岁半的小孩语言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29 17:41
1-3岁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可以多跟孩子交流互动,讲故事,顺口溜、诗歌和儿歌,因为有韵律的、朗朗上口而比较容易学习,可以以此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