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子受食相类似的故事有哪些?

2024-01-16 20:48

1个回答
季氏将伐颛臾、苛政猛于虎、两小儿辩日、义利之辩、孔子学琴。

一、季氏将伐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或滑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肆者说自己想去做裂团薯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

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二、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三、两小儿辩日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
相关问答
孔子受食的道理
1个回答2023-02-06 09:06
一般看来,贵重的物品或是优厚的饮食才会让人感到珍贵。却不知,当一吃到好吃的食物便会想到别人,这颗关爱之心,要比送与厚礼更让人感动。 此中,孔夫子看到的是送食人的心境,而非馈赠食物的厚薄,可见夫子的一...
全文
孔子的故事读完有什么感受
1个回答2024-01-18 10:10
马厩发生了火灾,孔子退朝回来后问的是“伤人乎”,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这就是有名的“不问马”典故。历来人们认为,孔子“不问马”的行为说明了孔子“重人、爱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代表了“以人为本”的儒学...
全文
做完美食的感受
1个回答2024-03-16 10:28
学着成功地做了差碧一道美食 ,全家人虚尘举吃的高高兴兴 ,心里那个美 ,比自己吃还高兴 。 来了兄烂客人 ,露一手 ,牛逼大啦 !
怎样能得吞食天地孔明传的血书
1个回答2023-06-04 17:55
你是问同人还是FC
孔雀如何睡觉和吃食物
1个回答2024-05-02 21:27
今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大黄山公园,参观这里举办的金华国际茶花文化节。可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雀馆了。     我们买好票,就走进了孔雀馆。里面的孔雀可真多了啊!我最先看到的是雄蓝孔雀,它正炫耀着自己的美丽,向...
全文
孔子的学生救人,接受了礼物,孔子表扬他,另一个救人没接受,孔子批评了他,有关作文?
1个回答2024-01-23 04:34
是子路。 附:“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的故事原文如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
全文
孔子旅行借粮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1:55
传说孔子一行人如楚继叶,到了滍水南岸,所带粮食殆尽。 他们因碰到了长沮和桀溺,知道两隐士是当地有名望之人,就想找他们想法弄些粮食以度...
全文
小孩子鼻孔里塞了食物
1个回答2024-02-05 00:58
首先你的情况是医生说前庭没有发现异物,那么说明这个鼻孔塞进食物的情况是不严重目前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保持观察,最好是可以一个月或者到时候有异常再进行复查
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个回答2024-01-22 20:21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论语•述而》中的话。 译为现代文:孔子说,“多给我几年时间,即便让我能在五十岁时学习《易经》,也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 对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