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话的特征是什么

2024-01-16 20:49

1个回答
民间童话的内容与形式简洁、朴实,主题设置和语言表达带有明显的程式化,便于儿童记忆和复述,而且注重叙事性和开放性。叙事性重在建构具有儿童情趣,适合儿童审美水平、审美趣味和接受能力的故事;开放性意指童话在流传的过程中加入了民众的再创造,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开放,形成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记忆,反映人类集体意识、解释人类共有的生活形态与经验的故事。我们以《灰姑娘》为例谈谈民间童话的叙事性。
  1 民间童话的文学特征
  (1)从表现的思想内容看,民间童话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常见的主题有对劳动和劳动者的颂扬,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有对弱小者的同情,颂扬勤劳、善良与智慧,故事的圆满结局大都跟勤劳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有类型化倾向,反映了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和善恶分明的生活准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惩恶扬善的价值追求。比如,《灰姑娘》就表现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主题。
  (2)从故事情节的发展看,故事大都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幻想情节的发展大致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幻想情节贯穿全篇;另一种是幻想情节只表现在局部。幻想情节的发展,有两个出发点:一个是歌颂劳动,帮助朴实的劳动者;一是热爱善良穷苦的被压迫者,如《灰姑娘》,在情节发展中,出现了白鸽成为了主人公的助手。总之,它反映了善良的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3)从人物配置和表现手法上看,民间童话多用对照法。如《灰姑娘》中品德相反的继母女儿和灰姑娘,经过多次反复和种种矛盾纠葛,继母女儿得到恶报而灰姑娘幸福地和王子在一起。表现了人们对善良、正直、勤劳等品德的热情歌颂和对贪婪、自私、残暴等丑恶行为的尖锐批判。民间童话的主人公并局限于劳动者,有时还有仙女、国王、王子、公主等等。他们往往被描绘成勇敢、多情的善良人物,时而和人民一起去战胜妖魔,时而成为人民的伙伴。在他们身上,常常看到一些好的偏执,表现出人民的憧憬和希望。
  (4)从童话的结构形式看,有单纯型和复合型两种。前者只讲一个线索、单一的故事,表现一个单一的主题;后者多为复合连缀体,有情节事件的多次反复,如三个难题、三次考试、三层对照等,一层进一层,最后在高潮中结束,故事紧凑有趣,便于记忆和流传,有时还有固定韵语的运用,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在《灰姑娘》童话中就是属于后者,出现了三次舞会、在坟前哭三次等。
  2 民间童话的叙事形态
  2.1 开门见山的开头
  民间童话的开头一般采取“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很久以前”等词,主要缘于童话是发生在不同于“第一世界”的现实生活中而是在“第二世界”中的事。这个“第二世界”存在它自己法律法规、魔力。例如《灰姑娘》开头“从前,有一个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在临终前,她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叫到身边说:‘乖女儿,妈去了以后会在九泉之下守护你、保佑你的。’说完她就闭上眼睛死了。”这种开头是童话叙事形态的一般格式。
  人物:富人、穷人、国王、王子等,没有写他们的具体性格特征、外貌特征,这些人物知识一种符号的象征。就像灰姑娘的父亲一样,文中说她父亲是一位富人,富人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具体形象阐述她父亲富裕到什么程度。
  故事开始时简洁明了,开门见山。没有过多的环境描写、时间、地点也没有具体化。《灰姑娘》中妈妈的去世只是一句带过,没有过多地描写。这样的开头适合幼儿简单的心理认知水平,不用让孩子陷入过多的思考中,让孩子很快地能够进入到故事情节中。
  2.2 “三段式”的手法
  民间叙事为什么要采用三段式呢?“ 三”是人们心目中足够大的一个独立的数量单位。在《灰姑娘》这一民间童话中,出现了大量与“三”有关的情节“三个女儿、三天舞会、每天到妈妈的坟前哭三次等等”。“三”是我们在叙述作品中期待与满足的一部分,是我们心理学中的一项基本事实。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三”是每个人作为一个单位来看出的最大的数。“三”牢牢地固定在我们的观察与思考之中。我们理想的家庭只有妈妈、 爸爸和我。所有的生活都有开端、中场和结局。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结构。”
  三段式是将性质相同而具体内容相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时间连贯在一起。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能得到完整鲜明的表现,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儿喜欢不厌其烦地听同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而故事中所描写的事件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因而并不使人感到单调,反复具有一种特殊的情趣。在《灰姑娘》中就明显体现出三段式的重复,例如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选择未婚妻,准备举办一个为期三天的盛大宴会,邀请了不少年青漂亮的姑娘来参加。王子打算从这些参加舞会的姑娘中选一个作自己的新娘。也就是在之前的铺垫中提到为期三天的舞会,所以在之后的故事情节中灰姑娘三次参加舞会的情节,这种在重复中略有变化的叙事,既可以使人物性格得以突出表现,又便于儿童记忆。
  2.3 传统童话的叙事过程
  由《灰姑娘》童话来谈民间童话的叙事过程。灰姑娘妈妈去世后,灰姑娘到坟前去哭,“哭”这个动作反映了灰姑娘的心理过程,其心理过程并不是用华丽的辞藻表现出来的而是用“哭”这一动作,过多的心理描写并不一定能让幼儿理解而用动作表现出来的心理更适合孩子。继母心肠邪恶,继母的形象直接描写出来,人物特点很鲜明,而却在童话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恶人、坏人,在文章中就一直写他们的坏,并且一直坏下去。这样善恶一目了然有助于孩子明白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用过多思考这些外在因素。《灰姑娘》中灰姑娘开始受苦但是最终获得了幸福,民间童话的这一特点表明了故事中人物好坏取决于她是否受苦难。在民间童话中父亲形同虚设,在子女受难时,并没有及时去解救自己的孩子,原因在于民间童话产生于母系社会。民间童话“一维性”与现实世界相一致,比如故事中白鸽能和灰姑娘说话,鸟与人的世界是没有隔阂的。王子的出现,在童话中一般是为了拯救女主人公而出现。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当王子拿着金鞋子去找灰姑娘时,继母女儿在穿金鞋子时,切掉脚趾等暴力情节保留了下来,在民间童话中孩子在看到暴力情节时为什么不会被吓到呢?原因在于民间童话没有对暴力情节做细节描写,不会显得那么恐怖。从儿童心理特征、道德发展、价值观认为这样的下场是应得的。坏人就应受到惩罚。
  2.4 童话中愿望的满足性
  在童话结尾时,一般采用大团圆的方式结尾,《灰姑娘》的结尾继母得到应有的惩罚,灰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它主要是抑恶扬善的主题,在白鸽的帮助下灰姑娘应得了自己的幸福,灰姑娘最终的结局让很多带着童趣的读者了解到生活中的奖惩制度,“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从而也让读者们知道生活总要抑恶扬善,做一个好人。另一方面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大团圆的结尾是符合孩子心理特征的。在他们小小的心理世界里,坏人就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好人就应该得到幸福。从愿望的满足性方面,更让幼儿们体会到善良品质的伟大,坏人得到恶报的下场,也让幼儿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观。
相关问答
民间故事的特征和类别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9 15:45
  【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
全文
小公民,好品行的征文
1个回答2024-02-18 11:04
只需要找到一些好的品行,并把这些品行带入作文就行了
征集感人的民间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12:29
这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自于希腊神话。 厄科本是一位能说会道的仙女,活泼可爱,因得罪了神后赫拉被罚做“应声 人”,只能重复别人的话,不能用自己的话语独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美少年那耳喀索...
全文
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1 18:04
民间故事应该没有特别的文体特征,应该属于小说。民间故事的另类之处不是在于文体,而在于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流传于民间,多以口头传播。其实许多名著小说的素材都来自于民间故事。
征集感人的民间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12:33
这是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来自于希腊神话。 厄科本是一位能说会道的仙女,活泼可爱,因得罪了神后赫拉被罚做“应声 人”,只能重复别人的话,不能用自己的话语独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美少年那耳喀索...
全文
民间故事的文体特征
1个回答2024-02-17 03:12
散文 民间故事文:是经过长期的群众口头创作的口述流传,不断地修改加工而成的文学样式。它表现为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充满神奇色彩、艺术感染力强。例如《...
全文
民间故事的特征和类别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9 18:43
  【什么是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
全文
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 急急急!
1个回答2022-08-02 04:35
用于征文赛事的稿子。
民间故事的特征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6-01 06:35
民间故事的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
全文
民间小调的音乐特征
1个回答2024-02-12 16:25
在各类民歌中﹐小调是一种基本上摆脱了实用性功能的制约﹑成为独立的以表现性功能为主的音乐体裁。其音乐特征是﹕①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它的旋律变化丰富﹐常常把级进音册判咐型和...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