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

2024-01-20 14:09

1个回答
一、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
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
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于他能说善辩,所以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
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
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合现在的
7 市寸左右)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
有什么好办法?”
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
“好,好,这个办法好。”
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
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
晏子到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
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
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
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
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
楚国来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
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
就派一个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
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
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
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准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
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
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
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
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
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
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桔子生在江南
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
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因为两个
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
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
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晏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
到,反叫他给耍笑了。”

二、弦高智退秦师

公元前627年,春秋诸侯国中的郑国国君文公去世了,举国哀丧,穆公刚刚继位。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二月里北风刺骨,寒气袭人。郑国商人弦高赶着12头肥牛缓缓走在通往洛阳的大路上,一边走一边算计着:快春耕了,牲口一定特别抢手,再说天这样冷,大家也会吃点牛肉御寒,所以这12头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等拿到了钱,我就……

还没等他盘算好,迎面就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等跑近一看,原来是相熟的一个贩布同乡。那同乡一见弦高,一边抹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气喘嘘嘘地说:

“弦高,大事不好啦!秦国派兵攻打咱们来啦!我亲眼看见秦国大将孟明视率300辆兵车浩浩荡荡向这里急行军,真吓死人啦!我连布都不要了,回去带上老婆儿子到别国躲躲。你也别卖牛了,快回去准备一下吧!”说完,转眼跑得无影无踪了。

弦高也大吃一惊,心想:“文公刚刚去世,丧事才办完,新国君也才继位,哪有心情准备防御敌人偷袭呢?该死的秦国,太狡猾了,竟趁人家国难时派兵进攻,不行,我不能让他们阴谋得逞。”可转念一想,“兵贵神速,秦军为了这次偷袭一定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我现在赶回去送信,恐怕话还没说完敌人就到跟前了,想准备抵抗也来不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忽听“哞”的一声牛叫,弦高扭头一看,不由计上心来,“有了!就这么办……”

再说秦国大将孟明视指挥着300辆战车日夜兼程,企图突然发动攻击,攻下郑国。只见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下达命令:“全军听令,飞速前进,不得停顿。攻下郑国,人人论功行赏;贻误战机,杀无赦!”

雄雄铁骑卷起滚滚尘烟迅速向前奔腾,转眼就到了郑国边邻的滑国地界,却见到前队先锋派人来报;郑国使者路旁相迎,前来奉旨犒军。

孟明视闻报一愣,心中琢磨:郑国怎么会这么快知道消息,难道其中有诈?于是他下令全军不得扎营,就在队列中接见郑国使者。

原来郑国使者就是弦高,他急匆匆改道来到这里,赶着牛,买了酒,假称是奉郑国国君命令前来犒劳秦军。一见孟明视,他镇定自若地先施一礼,然后清清嗓音说明奉旨犒军来意,同时假装十分热切地说:“这只是国君的一点小心意,算不得什么!等将军到了敝国,我们国君亲自要为您接风敬酒,还要大宴三军将士。”

孟明视仔细地观察着弦高,见他彬彬有礼,气度轩昂,没有一丝惊慌之色,不由泄了气,心想:看样子郑国早就有了准备,居然跑这么远来警告我一声;而我军连日急行军,又累又困,以劳待逸,非战败不可。于是他假意说:“哪有此事?我们根本不打算去贵国。”

“那怎么行!”弦高装出一脸急切的样子,“我们郑国大将军率全军正在前面国界上等着欢迎您呢!您可不能不去啊!”

一听这话,孟明视越发相信郑国军队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决定马上收兵撤退。可他又十分好面子,只好装模作样凑近弦高耳边故作机密地说:“不瞒您,我们此行是要攻打滑国的。”

弦高离开秦军队伍后,急忙火速赶回郑国,把情况报告给国君,集合军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而孟明视根本没料到这个郑国使者是冒牌的,只好灭了滑国后垂头丧气地领兵回国了。

郑国百姓躲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无不奔走相告,称赞弦高是一个机智爱国、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相关问答
古今中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21:08
我知道一个小故事: 一天早晨,天已经大亮了。齐景公披散着头发,驾着六马大车,带领后宫嫔妃从宫中出来,却被受过刖刑(断足之刑)的守门人拦住,并对景公说:"你不像是我们的国君。"景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缺...
全文
谁有名人机智善辩的故事????快!
1个回答2024-01-20 14:09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
全文
古代中一些机智善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1:10
烛之武能言善辩使秦王退兵放弃攻打赵国的配桥计划。《烛之武退秦师》 墨子出使楚国时,用自己的智慧说服楚国大夫公输盘和楚握毁国国王放弃意欲侵略宋国的企图。段卖备《墨子·公输》 唐雎有胆有识,能言巧辩...
全文
谁有名人机智善辩的故事????快!
1个回答2024-02-04 15:29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
全文
名人善辩机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3 19:57
苏秦合纵 张仪连横 诸葛亮舌战群儒 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审判上的辩护
机智善辩有关成语
1个回答2024-01-28 00:28
能言善道 舌战群儒 巧舌如簧
古今中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3 05:32
一、晏子不辱使命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 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 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由...
全文
有那些古往今来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3-09 12:38
晏子使楚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 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
全文
有那些古往今来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5-14 04:24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白马非马”之辩:据说,公孙龙要过关,关...
全文
有关机智风趣,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3-25 00:15
《漱石枕流》 晋代来有个叫孙楚的人自,年轻时看不惯世俗的凡庸无聊,欲隐退山水之间,就打了个比方对他的好朋友王济说自己将“枕石漱流”,但在表达时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济听后,问“水流可以枕着、石头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