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爱情哲学

2024-01-20 15:05

1个回答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庄子的哲学爱情吧!

  摘要: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代表作《庄子》亦被称为《南华真经》,对后世影响深远。物换星移,两千多年过去了,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对于当代仍然适用,尤其是爱情观对于当代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庄子超脱物外的达观与乐观的爱情观,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 庄子;爱情; 哲学; “鼓盆而歌”;“相忘于江湖”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逍遥与豁达,这是我们从《逍遥游》中领略,庄子的浪漫与瑰奇,我们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体会。然而,庄子的逍遥与豁达,浪漫与瑰奇也体现在其爱情观中。庄子的爱情观与其哲学观一脉相承,无不闪耀着哲学的光辉。

   一、“理性”的爱情观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第四》)

  这讲述的是一个极爱马的人,用专门的器具每天给马端屎端尿,非常疼爱这匹马,极尽所能对马好,但是,最后却被马活活踢死。我们可怜主人的不行遭遇,却无法将马责罚,因为它毕竟不懂。庄子将男女之间的爱情比作了马与主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盲目的,也是危险的。太爱一个人就会失去自我。极尽一切的爱,不一定会有回报,也不一定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垂青,如果不能自拔,反而爱的越深,伤害也就愈深愈痛。爱情,需要理智,如果理智的爱情,伤人亦伤己。

  二、“苦乐自知”的超然

  子非鱼,焉知我之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虽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秋水第十七》)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看到游动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鱼,庄子惠子二人引发了“鱼快不快乐?”的议论。“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这爱情中的苦辣酸甜也只有两个人才能说的清楚明白。我们不能把爱情与别人相比,也不要盲目的羡慕他人的甜蜜。爱情的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庄子教会我们的不要互相攀比的超然。

  三、“相忘于江湖”的达观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儒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他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我们往往推崇的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然而,在庄子看来,两个迥然不同的人与其在一起束缚,折磨,不如彼此解脱,放一条生路。因为,勉强的`相濡以沫,不如痛快“相忘于江湖”。相望于江湖,不是真的忘记。而是,离开彼此,在最遥远的江湖把你想起。给你想要的自由和快乐,给你完全没有负担的爱,给自己最深深地想念和不忘。

  四、“鼓盆而歌”的乐观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 至乐篇》)

  面对妻子已死不哭反而敲锣打鼓的庄子,惠子不解而问。在常人看来,人死了是一件悲伤的事情,特别是至亲至爱的人。然而,在庄子看来,人死,是一个新的轮回,庄子认为,万物由“道”而生,从大道的角度看,人的生命只不过是偶尔聚之物气罢了。生与死是相依相伴的。当天地阴阳二气聚合时,人之出生;当阴阳二气散失时,人即死亡。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人死不能复生,而对于这份消失的感情,庄子“以盆鼓之”,他“鼓盆而歌”就是对这份感情、对已故之人的最好祭奠。

  综上所述,庄子的爱情观是其哲学思想的延伸和体现,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爱情不是感性的冲动,而应该是理性的升华;爱情是超然的而不是攀比的负担;爱情要有勇于放手的达观,更要有敢于失去的乐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庄子最提倡的本我状态,而不是“人人合一”。当双方都达到了自由的境地,爱的至高境界便会应运而生。当爱情消逝的时候,就坦然接受它。时隔三千年,庄子的爱情观仍然对我们当代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亦使人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博.《庄子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韩林合.《虚己以游世:<庄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4]王荣花.《生的尊严―――庄子生命价值观再探》沈阳大学学报2010 年6 月第22卷第3期.

  [5]王洪臣.《由“鼓盆而歌”论庄子的生死观》焦作大学学报2010 年10 月第4 期.

相关问答
无为的庄子哲学
1个回答2024-01-24 12:49
有为即庄子说的有所待,待就是依赖于条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缘和合而成。无为即庄子说的无所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永恒真实,圆满逍遥。因为一...
全文
人文:哲学:老庄
1个回答2024-02-27 07:38
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哲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学科,二者为种属关系,老庄分别指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二者为代表人物对应关系,且老庄涉及两个代表人物。 第二步:...
全文
庄子的 哲学思想
1个回答2024-03-02 01:21
庄子的哲学仍然是话语道理。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话语道理大师。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
全文
庄子哲学主要讲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9:12
庄子认为宇宙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在以“形而上者”为认识对象时,表现为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而在以“形而下者”为认识对象时,则表现为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将认识和无认识混为一谈,对认识的性质,以及人们主观...
全文
有没有类似庄子思想的这种国外的哲学书?
1个回答2024-02-23 13:01
尼采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表面看是这样的,但是按照中国哲人自己的意思,道家是关于人心的学问。尼采反传统,反形而上学,但他讲人生,仍是从世界着手,这样两家就不太能契中。存在主义大概和中国传统有些相似,...
全文
为什么说庄子是一位诗人哲学家?
1个回答2024-02-29 01:02
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倡导者,不是朴素的唯物论者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
全文
为什么说庄子是一位诗人哲学家?
1个回答2024-02-29 17:27
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倡导者,不是朴素的唯物论者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
全文
老庄哲学主要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11 01:36
道法自然,随心所欲。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体现了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下列成语或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  )。
1个回答2024-01-18 19:51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记载的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B项错误,“刻舟求剑”出自《...
全文
庄子属于哲学书还是文学书
1个回答2024-01-20 16:03
《庄子》是富有哲理性的作品,其中的许多散文都通过了哲理性的寓言故事体现出来。当然,这部作品是艺术价值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作品,例如它善用比喻、对话式、夸张等等方面体现它的文学性。总而言之,它是具有哲学性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