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老子》《庄子》《论语》中各有什么名篇?

2024-01-20 21:44

1个回答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有我们较为熟悉的“愚公移山”、“亡呋(fū)者”、“歧路亡羊”等。 <<老子>>又名<<道德经>>。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相关问答
《列子》《老子》《庄子》《论语》中各有什么名篇?
1个回答2024-01-20 15:16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
全文
论庄子无为
1个回答2024-01-23 02:51
庄子“无为”的提出,是基于“道法自然”的思想。“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庄子“无为”的主要指向,是政治上的“无为”。“无为”主要是遏制统治者私欲、权力的膨胀,是时现实政治中的有为异化...
全文
有关庄子,论语的书
1个回答2024-03-22 00:09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原文+历代解读(心得)+现在译文,虽然是繁体坚排,但很好读。 解读部分基本上是历代名家对《庄子》句子、立意、概念等内容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若要找纯粹的读后感之类的,这本书不合...
全文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1个回答2024-03-09 14:17
D 解析: “鹏程万里”、“庖丁解牛”、“庄生梦蝶”均出自《庄子》,“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1个回答2024-02-21 22:48
D 解析: “刻舟求剑”典故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
全文
下列哪一典故与《庄子》无关?(    )
1个回答2024-03-09 03:07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鹏程万里”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的原意是借这个故事说明小智不及大智,然后再阐明大智不及摆脱了...
全文
关于庄子的事列
1个回答2024-03-16 22:51
庄子带学生出游,看见有一棵非常高大的树木,枝叶也长得相当茂盛,可是一旁的伐木工却好像没看到一样。他觉得很奇怪,便问那人是什么缘故。伐木工回答道:“这树做船会沉,做柱会被虫蚀,没有用处。”庄子感叹道...
全文
求评论庄周或《庄子》的句子
1个回答2024-02-01 23:37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庄子独见》 他太认真;虽似乎沉静,然...
全文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体现了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下列成语或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  )。
1个回答2024-01-18 19:51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记载的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B项错误,“刻舟求剑”出自《...
全文
庄子齐物论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9 01:04
庄子的《齐物论》主要讲的是“道”的哲学观念。 齐物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表述了不少哲学理念和思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一。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物无非彼...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