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信行必果中关于孔子的故事

2024-01-20 23:37

1个回答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相关问答
言必信行必果中关于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0:50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
全文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4-17 11:01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中的“果必信”是就是说到做到的意思。 说过就要去做,既然做了就要有个结果,不能言而无信,半途而废。 言而必行。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全文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6 09:04
意思是: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做到,做到才会有结果(效果,回报等),做到后别人才会更信任你,才会有长期的交往(交易,合作等)。 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记录孔子语录的《论语·子路》,此句全段是: “子贡问...
全文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02 04:02
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意思是指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有了结果必定要守信。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信:守信用。果:有结果。指说出的话一定...
全文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08:24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
全文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1:30
这个项橐打小就十分聪明,乡里之间无人不知,不但如此,随着人口的流动声名远播,终有一日孔子也听说了这个神童,一直就想见见,可是孔子在鲁国国都,项橐在齐国的南部,二人相距实在很远,一直无缘相见. 孔子因为...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原文及译文
1个回答2024-01-29 19:42
原文 《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1 00:09
言必行,行必果。——选自春秋战国思想家孔子的《礼记·中庸》 我们的先哲孔夫子告诫我们: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说了就要去做。只说不做是不讲信用的人,是缺乏高素质的表现。 言必信,行必果,讲话诚实,做...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是谁说的
1个回答2024-02-11 22:36
孔子。 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言必信,行必果。 信:说出的事一定可信,说了就一定守信用,一定办到。恪守信用。 果:光明正大,不色饶不目逃.该突然袭击的时候事...
全文
言必信,行必果出自哪的?
1个回答2024-02-18 11:23
〖读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英文解释〗Promise must ...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