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24-01-22 00:35

1个回答
  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审美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入手。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苏霍姆林斯说过:“会听并理解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象有完美的音乐教育。”因此,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音乐产生了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想、去感受、去理解,这样才能达到审美的效果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比如: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学习这首歌时,直接让学生理解歌词,唱歌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主动想方设法地去尝试多样性的演唱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产生的效果是:学生参与性强,感兴趣,有的独唱,有的对唱,有的小组唱,有的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教师只需用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演唱进行肯定的评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

  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它创作的渊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这样才能对音乐作品更加理解,从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要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比如: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剧通过讲述一个生性活泼,不安心当修女的姑娘玛丽亚,应聘到一个海军上校家里当家庭教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 Re 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让学生这样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音乐作品就变得浅显易懂了,学生才能感受得到音乐带给人们的美。

  三、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

  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音乐课的实践过程中,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应当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潜质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除了在歌唱、演奏、欣赏等常规教学中加强探索性活动外,也需要增加一些音乐创作教学的内容。例如:音乐《Do Re Mi》,全曲为C大调,四二拍子,歌曲为回旋变奏体结构。作者巧妙的构思在于将七个音的唱名,按孩子年龄的不同,安排每个孩子代表一个唱名,并从音阶出发,运用作曲技法,用复调模仿、对位手法,写成以B段为核心的几个对比段落,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反复变化中将“哆、来、咪、发、梭、啦、梯”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将音名编成故事来学,使得音乐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音乐角色中。

  此外,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在熟唱歌曲《哆来咪》后,鼓励学生创新改编歌词,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创新,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更加了解和熟悉。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演唱、演奏、创作、实践等音乐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

  四、充分地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同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更要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并乐于参与。评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课堂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我听见使用较多的一句课堂评价是“你最棒”。我认为,任何的评价都不应该是随意的,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评价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参与状态等方面进行。例如:在教学一年级音乐《母鸡叫咯咯》一课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模仿力较强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模仿公鸡、母鸡和小鸡的叫声,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为学生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我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小鸡的一家,并为他们准备好头饰。同学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当每一组同学表演完后,我就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只要学生说得好或者说得不太离谱的,我都给予表扬并微笑点头。最后,我给予总体的点评:“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可真仔细!老师刚才看了同学们的表演,还以为真的有一群鸡在这里欢叫,你们演得可真像,演得真好!”学生们一听可乐了,参与的欲望更强了。

  有些年龄小的学生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爱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我会以奖励小红花来激励他们,并开展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面对的是高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要有所改变。因为高年级有些学生有逆反的心理,
相关问答
怎样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2-12-24 03:22
提高知识储备量。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4-02-11 14:19
培养孩子的审美品味,要注意日常一点一滴的培养,审美是全方位的,要从不同的角度让孩子感知美。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精美的图册,平时家里放些优雅的音乐,孩子的着装也要注意搭配,周末可以带孩子去看艺术展,或...
全文
怎样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1个回答2024-02-11 21:34
从心理学来看,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审题明白是其中一个)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注重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可以让他看一些感兴趣的书籍,玩一些有益注意力集中地游戏等O(∩_∩)O~慢慢来,但要有恒心,...
全文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
1个回答2024-02-19 11:14
那么,提高孩子的审美素养有哪些基本策略和方法呢?家长应从日常生活、自然景观和艺术欣赏三个方面着手。 一、生活美的发现与欣赏 审美素养包括认识美、评价美、感觉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等意...
全文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啊?
1个回答2024-02-18 09:31
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景色,去公园、园林、名胜古迹,寻找美,和孩子一起亲子制作手工、绘画、装饰美化,带孩子观看民间艺术、剧院、美术馆、博物馆,只有多看让孩子感知,有了感知能力,就有了审美的意识。 和孩...
全文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4-02-22 10:29
让孩子多去自然走走,感受一下自然界的美,早点让孩子学绘画,培养对色彩的认识等等,可以买一个SuperBee蜜蜂超人超级绘画术给孩子玩啊,这个是人机交互的,让孩子自己学习绘画也是很好的方法。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审美
1个回答2024-02-20 05:25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培养孩子良好的感受去认知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力对人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我们获得了什么样的生存条件都需要有良好的感受力去感受,良好的感受力使你能够了解他人,认...
全文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4-02-07 10:18
培养幼儿的审美要让孩子多接近大自然,多与人接触,多读书,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如何培养幼儿得审美能力
1个回答2024-02-05 13:14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有...
全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1个回答2024-02-15 08:44
我觉得,可以通过让孩子玩搭积木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我是因为小孩上了幼儿园小班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积木的。因为在此之前我没有幼儿园读也没有玩过积木,积木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普通又陌生的名词。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