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的故事

2024-01-22 04:54

闵损的故事... 闵损的故事 展开
1个回答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
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我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讲,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1] 。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受这样的冷冻这样的苦,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的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的爱护
相关问答
闵损芦衣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1-13 18:13
闵损芦衣是宣传孝道的词语, 告诉我们人都有孝心、孝行, 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 只要我们肯用心, 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 父母再怎么不好, 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七十二贤之一:闵损,在史留有“闵损芦衣”的孝心故事
1个回答2024-01-14 03:40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祖籍鲁国,徒居宋国相邑。孔子兆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其父闵世恭,以启蒙教书为生,...
全文
谁知道芦衣顺母那个故事里闵损问教书先生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23:05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翻译: ...
全文
谁知道芦衣顺母那个故事里闵损问教书先生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3:00
原文: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翻译: 闵损...
全文
闵损芦衣的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1-12 06:10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上海市闵行区为什么分新旧呢?有叫老闵行区跟新闵行区
1个回答2022-12-27 04:39
老闵行就是以前的县城
闵损芦衣故事原文朗读?
1个回答2024-01-09 12:05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
全文
上闵外和闵中哪个好?
1个回答2023-01-13 07:22
啊我就是上闵外第一届学生家长啊,那我跟你说肯定上闵外好啦,因为是新学校所以很多人提出了质疑,但是就是因为是新学校才有发展空间啊,那么好的设备条件,八校联考也比闵中高了很多啊,老师们的辛苦努力我们都是看...
全文
闵子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30 15:00
闵子(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生于鲁国萧邑,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
全文
为什么冉闵又被一些人称为闵冉
1个回答2022-11-30 03:30
翻译方法的问题 没有什么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