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讲解,翻译

2024-01-23 05:00

1个回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相关问答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翻译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全诗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1-24 03:02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者】: ...
全文
咏怀古迹三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8:12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治所在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和故事,赞颂了五位历史人...
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讲哪个古人的古时古事?
1个回答2024-05-19 08:44
第三首诗因桐燃昭君村而哀叹其人的遭遇。诗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凯闭,难以言表,于是借咏昭君村、怀念王盯轮裂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1-22 04:53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如下: 咏怀古迹 ·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个回答2022-12-25 16:08
不是对帐就是对比
咏怀古迹其三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1-23 15:31
咏怀古迹其三写作背景介绍如下: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诗歌。这首诗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这位历史人物的...
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11:57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诗通过咏昭君村,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表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王昭君的爱国精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
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1-24 23:32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折叠词句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
全文
《咏怀古迹》 的翻译谁有?
1个回答2022-12-18 23:52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
全文
咏怀古迹其三的翻译
2个回答2022-11-17 22:20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