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教子的典故?

2024-01-23 17:45

1个回答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起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因此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后来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现在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远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相关问答
怎样看待《陶公饷母》中陶母的做法
1个回答2024-02-22 16:38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给儿女树立了廉洁的榜样,让儿女们在心里牢记当官必须廉洁的思想,“人品、清廉、德性”这比金钱、房产、财富更重要。
知道陶母教子的典故吗?
1个回答2024-01-30 03:53
陶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之母湛氏。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回娘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
全文
知道陶母教子的典故吗?
1个回答2024-02-02 01:27
陶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之母湛氏.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回娘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
全文
陶公之母
1个回答2024-02-01 22:06
陶公年轻时候当过鱼梁地方官经常用咸鱼赡养母亲母亲吧东西原封动叫人送回来返回书信责备:身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东西(作礼品)赠送给我(样做)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忧愁
陶公之母的为人
1个回答2024-02-06 21:44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里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世人都很敬重他.他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曾经用一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使者说:“是官府所拥有的.”母...
全文
陶母责子译文?
1个回答2024-02-23 08:35
原文: 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
全文
陶母责子的翻译
1个回答2024-02-14 20:23
陶公②少时作鱼梁吏③,尝以坩鲊饷母④。母封鲊付使⑤,反书⑥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⑦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世说新语》。②陶公:陶侃(k3n),...
全文
陶母责子文言文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2-18 14:21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对国家来说,他是栋梁,对老百姓来说,如同父母,世人敬重他。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逝者说:“这是官府里的。”...
全文
陶侃的母亲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30 05:25
陶侃的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 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_”等典故被广为传颂,大家...
全文
陶母截发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00:18
陶母是东晋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将,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树。 而当时陶母'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教子故事也广为流传。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也是早年丧夫,她含辛茹苦,...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