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窥天和河伯观海的文言文?

2024-01-24 12:01

原文... 原文 展开
1个回答

原文如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参考译文:

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人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无论水灾还是旱灾大海没有感觉。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间,接受了阴阳之气。

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在高山一样,正感到自己的渺小,又怎么会自傲自夸?计算四海在天地这个大空间里,不正像小小的蚁穴存在于大湖之中吗?计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正像米粒存放在粮仓之中吗?世间万物数量有万种,人不过是其中之一种;人类虽遍布九州,但其所居之地也只占谷食所生、舟车所通之地中的万分之一。

拿人和万物相比,不正像一根毫毛在马身上工样吗?五帝所延续的(业绩),三王所争夺的(天下),仁人志士所忧虑的(事情),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为之劳苦的(目标),都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周王授予的职位而取得名声,孔子以谈说‘仁’、‘礼’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当初因河水上涨而自夸一样吗?”

出自《庄子·秋水》主要讲述了两个寓言故事,生动说明了“人无完人,学无止境”的道理。人生的境界或大或小,各不相同。即使拥有了大境界,也只是相对的。人不能自满,当谦虚谨慎,力求上进,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难免会贻笑大方。

扩展资料: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这个长长的对话根据所问所答的内容,又可分成七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是第二个片断,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至“约分之至也”是第三个片断,紧承前一对话,进一步说明认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论”,“意”不能“察”。

至“小大之家”是第四个片断,从事物的相对性出发,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贵贱都不是绝对的,因而最终是不应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将自化”是第五个片断,从“万物一齐”、“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认知外物必将无所作为,只能等待它们的“自化”。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篇之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之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但篇文过分强调了事物变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认知过程中相对与绝对间的辩证关系,很容易导向不可知论,因而最终仍只能顺物自化,返归无为,这当然又是消极的了。




相关问答
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
3个回答2022-06-13 08:32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出自曾国藩的文集《曾国藩家书》中的《二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8-15 06:45
井蛙之窥 完整句子是: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出自曾国藩《与诸弟书》。)意思是:有见识的人就知道学问没有穷尽,不敢以局闹如有了一点收获而自我满足;像...
全文
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的意思?
2个回答2023-04-12 20:22
井蛙之窥 完整句子是: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出自曾国藩《与诸弟书》。)意思是:有见识的人就知道学问没有穷尽,不敢以有了一点收获而自我满足;像“河伯...
全文
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11 09:51
答,河伯之海如井蛙之窥不是成语。成语是通过故事,历史典故传习下来的,而上述的话不是所说的范围。
河伯观海丶井蛙窥天指什么样的人?
4个回答2022-11-19 09:22
这是两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意思是形容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的人,妄自菲薄
井蛙窥天和河伯观海的文言文?
3个回答2023-05-13 18:51
河伯观海说的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河伯很自大,看见身边的小溪流很满足,很张狂。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大海。寓意是:人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盲目自大 井底之蛙的意思是: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
全文
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的意思?
4个回答2023-03-05 14:05
好像河伯看到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又像井底的蛤蟆看到一点天就以为世界就是那么小。
如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是什么寓言故事?
2个回答2023-04-17 00:25
河伯观海出自《庄子》中名为《秋水》的寓言,井蛙窥天则是坐井观天的故事,都是讽刺目光短浅,骄傲自大的人。
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与杞人之忧天意思相同吗?
2个回答2023-02-14 00:13
意思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河伯与井蛙讲述了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将 自我 看得很大。 而杞人忧天是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太渺小,危险来自四面八方。将 自我 看得很小。
河伯之观海井蛙之窥天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2个回答2023-12-18 05:11
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