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牡丹亭》的词意

2024-01-24 18:55

1个回答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道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细听,偶然两句听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一首短短的《牡丹亭》曲子,竟然使林黛玉如醉如痴,“心痛神驰”,这里面确有奥妙。我们说,如果不是《牡丹亭》所反映的剧中人的真实感情,与林黛玉的身份、环境和此时此地的心情相吻合,从而发生了感情上的交流和共鸣,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达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看过《牡丹亭》的人都知道,在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杜丽娘,长期被禁锢在闺房中,精神生活空虚,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下,第一次偷游后花园。大好春光的感召,使她的青春觉醒了,她挣脱封建礼教的羁绊,顽强地追求自己梦里出现的意中人,甚至为意中人缠绵枕席,埋骨幽泉。但杜丽娘“一灵咬住”,始终不放,她就是死了,在幽冥的世界里也没有放松对意中人的追求,最后终于找到了梦里的意中人,并还魂结为夫妇。这样一出动人心弦、生死离合的纯真爱情的戏剧,每句话、每个字都是真实感情的结晶。因此,和杜丽娘有着相似遭遇的林黛玉当听到《牡丹亭》情真意切的戏文时,开始态度还比较冷静,神情“感慨缠绵”;继而听下去,婉转悠扬的词曲不禁使她发出感叹:“戏上也有好文章”;接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唱词和“你在幽闺自怜”等戏文,象一块巨石掷入了平静的湖水,激起她心田的波澜,使她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引起了丰富的联想。林黛玉耳昕戏文,心想自己的境遇:寄人篱下,幽困潇湘,风吹竹叶,如泣如诉。失去亲人的孤女,置身在黑暗的贾府这座牢狱里,犹如飘荡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此时此地,此境此情,林黛玉平时零星郁结在心头的悲愤忧愁,在她细细咀嚼《牡丹亭》的戏文中,触景生情地迸发出来。

《红楼梦》描绘的林黛玉听《牡丹亭》戏文的艺术画面告诉我们,戏剧创作要反映和描写人们的真实感情,唯有真情,才能动人;唯有反映人们真情实感的戏剧作品,才能象从深幽的山谷里发出的回声一样,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因此,戏剧创作必须做到“情以物迁”,“词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要从情出发,为情造文,紧紧地围绕着人的感情和命运深入开掘,大胆生发,才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要做到这些,创作出感人的戏剧作品,作家就要敢于面对现实,直抒胸臆,敢讲真话。相传明代有个叫黄君辅的,十年苦读寒窗,自以为学识无比,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汤显祖看。当时汤显祖正在苦心孤诣的为《牡丹亭》填词,看过黄君辅的文章后十分鄙夷,并把黄文投在了地上,指责他“笔无锋刃,墨无烟云,砚无波涛,纸无香泽”。于是,汤显祖在黄君辅“涕泣求教”下,“乃授以《牡丹记》”。君辅如获至宝,闭户展玩,“久之,见其藻思绮合,丽情葩发”,这时候汤显祖再看黄君辅写的文章,就极为赞扬说:“汝文成矣,锋刃具矣,烟云生矣,波涛动矣,香泽渥矣,畴昔臭恶化芳鲜矣。”(贺贻孙《激书·涤习条》)这则故事是否真实,我们倒不必去考证,但它却生动地说明了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并非矫揉造作,而是字字句句都是他真情实感的结晶,浸满了他的心血。所以黄君辅看后获益非浅,才学大长。试想,如果《牡丹亭》是虚伪之作,那么象黄君辅这样的读者是不会得到什么教益的。由此可见,戏剧创作只有反映人们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才会象文坛上盛开着的鲜花,永不凋谢!
相关问答
黛玉听曲《牡丹亭》,流露出黛玉什么思想感情?
1个回答2024-01-24 12:48
黛玉听曲《牡丹亭》流露出思想感情如下: 出自红楼梦第23回。在这一回中,黛玉独自听曲《牡丹亭》,其流露的感情是:生活在大观园的美景中应该是一件快乐之事,但寄人篱下的滋味是那样难熬,这么好的岁月,...
全文
为什么说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1个回答2023-04-04 15:40
第四出《离魂》——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现在单说脂批提到的伏黛玉之死的第四出戏《离魂》。
牡丹亭中的唱词为什么会引起林黛玉的共鸣
1个回答2024-03-12 19:48
黛玉葬花之后,听到十二女子在排练戏文,:‘‘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正迎着眼前的景儿,心中既伤感又缠绵,又隐约听得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好像字字都是写自己的身...
全文
林黛玉听到的《牡丹亭》唱词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29 05:25
林黛玉偶然听缓握搜到《牡丹亭》唱词,“则为你如扰历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等句,心痛神皮颂痴,眼中落泪。
牡丹亭为什么这么有名啊?
1个回答2022-12-15 18:25
因为古代人很难接受这样的爱情故事 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啊
牡丹亭的又名叫什么?
4个回答2022-08-28 08:20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于十六世纪末创作的一部描写爱情的杰作
- 牡丹亭说的是什么故事 ?
1个回答2024-01-31 03:34
最早这《牡丹亭》不叫《牡丹亭》,而叫《还魂记》,是汤显祖著名的“临川四梦”之一。 在《牡丹亭》以前,中国流行最广的爱情戏是《西厢记》,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是这样:杜丽娘的父亲是太守杜...
全文
牡丹亭讲的 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07:13
故事梗概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 •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
全文
牡丹亭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8 14:45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记”。此剧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 故事梗概 贫寒书生柳...
全文
牡丹亭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5:21
<牡丹亭》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据作者说,其题材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影响最大。汤显祖对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加工改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出杜宝等人的卫道...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