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和玩具说话?其实这是“泛灵心理”的原因,家长可以利用好

2024-01-26 03:31

1个回答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普遍家长都会发现孩子的一种现象,总是对着玩具或者某些物品聊天。有些时候, 爸爸妈妈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独自和洋娃娃聊天 。如果发生在半夜三更,那么就会引发爸爸妈妈们一系列可怕的想象,其实这只是孩子们的泛灵心理在作怪。

生活中,也有很多童心未泯的成年人会经常和空气或者玩偶聊天。不过孩子们与成年人的区别在于: 孩子们总爱和玩具聊天是因为孩子们具有泛灵心理 ,孩子们无法区分开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

但是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并不了解这一心理, 有时会把孩子们的某些表现简单地归纳为任性、 不懂事。举一个例子,当爸爸妈妈们不小心弄坏了孩子的某个玩具时,孩子们会不停的大哭大闹。

爸爸妈妈们原本以为只要重新再买一个就可以了,但是孩子们却坚持要原来的玩具。 不管爸爸妈妈们怎么哄,孩子们都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因为在孩子们心中,这个玩具已经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商品了,而是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对它很有感情的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会有孩子们赋予它们的名字, 甚至与孩子们之间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不过,随着孩子们逐渐的长大,他们会渐渐懂得区分什么样的东西是有生命的,什么样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要尊重孩子们心中的奇妙世界 ,不要简单粗暴的否定他们,要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

在生活中,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会对着空气、墙壁、玩具自言自语。 在孩子们的眼睛中,仿佛这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生命。

在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真实的事情,事情的主人公是慧慧出生不久的孩子。几个月前,慧慧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在慧慧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余神谈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可是,最近慧慧 却发现孩子经常会咿咿呀呀的和玩具聊天。

虽然慧慧的孩子还不会说话,但是孩子 也会经常性地对着门、对着墙或者对着空气自言自语。 每当慧慧看见孩子的这种举动时,慧慧都会十分的担心,因为慧慧担心自己的孩子生病了。

无奈之下,慧慧只好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 当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孩子身体一切正常 。可是慧慧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却还会经常的自言自语呢?

如果爸爸妈妈们 经常发现孩子们会对着玩具聊天,爸爸妈妈不要过于大惊小怪 ,这是由孩子们的泛灵心理引起的。

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那就是——泛灵心理。所谓泛灵心理, 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竖碰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

如果爸爸妈妈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某一个时期, 孩子们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东西 。因此,爸爸妈妈们经常会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们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或者当水杯不小心被摔碎了,孩子们会认为杯子很疼等等。

1. 并不是孩子缺少陪伴

当孩子们在和玩具或其他东西对话的时候,很多的爸爸妈妈们 都会认为孩子们是因为缺乏陪伴、感到孤独 ,所以才会这样做的。

但是根据专家的研究表明,孩子们出现与玩具等物体聊天的情况, 并不是因为孩子们感到孤独。 而是因为孩子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就会下意识的和物体进行对话。

2. 更加丰富孩子的感情

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在看到孩子们与玩具的物体进行聊天的时候, 都会感觉到十分的震惊和不解。 爸爸妈妈们要明白,这是孩子们的一种“泛灵心理”,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

当孩子们与物体进行对话的时候, 爸爸妈妈们不用太过于担心,因为这样也会对孩子们有一定的好处 。举一个例子,当孩子们在和玩具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就会把玩具拟人化。而且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孩子们也会投入感情。

所以当瞎桥孩子们与物体进行聊天的时候, 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 情感 ,使孩子们的感情变得更加的丰富。

3. 让孩子有更强识物能力

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认为孩子们与物体进行对话是一种病态的行为,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与物体进行对话,可谓是有很多的好处。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好处就是:让孩子们拥有更强的识物能力。

当孩子们在与物体进行对话的时候,孩子们会与这些物体进行亲密的接触。 孩子们可能会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用身体去感受这些物体 。长时间下来,孩子们就会对这些物体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孩子们也自然会具备辨别物体的能力。

1. 无法分清现实与幻想

当孩子们拥有泛灵心理的时候,孩子们会经常性地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举一些例子,当孩子们在照镜子的时候, 孩子们会与镜子当中的自己进行对话 ;当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孩子们会与玩具进行对话;当孩子们在走路的时候,孩子们会和树木或者墙壁进行对话……

长时间下来,孩子们可能会 无法分清现实的生活和幻想的生活的区别 。如果孩子们一直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孩子们就会与现实世界脱节。同时,孩子们就没有办法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很容易处处低人一等。

2. 利用泛灵心理推脱责任

很多的爸爸妈妈们都会问: “孩子们的泛灵心理,对孩子来说只有好处吗?” 答案是:“不”。泛灵心理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只有好处,它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

举一个例子,当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摔到了地上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就会责骂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说:“ 妈妈,这不是我干的,是水杯自己在桌子上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的! ”或者“妈妈,这不是我干的。这是因为水杯和桌子吵架了,桌子推了水杯一下,所以水杯才摔碎了。”

根据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孩子们拥有泛灵心理,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利用泛灵心理来推脱自己的责任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用这样的方法来逃避责任,不懂得承担责任。

1. 丰富孩子的想象,但别出边界

当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们会和玩具等物体进行对话的时候,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孩子们的引导工作。 爸爸妈妈们可以借这个契机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能力。

但同时爸爸妈妈们也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们, 让孩子们能够自由的在现实与幻想中“穿梭” 。要让孩子们利用泛灵心理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被泛灵心理“毁灭”。

2. 让宝宝学会借物托思

在当今 社会 上,很多的爸爸妈妈们与孩子们之间存在所谓的代沟。很多的爸爸妈妈们,没有办法理解孩子们心中的想法。同样,孩子们也没有办法体谅爸爸妈妈们。 当孩子们在和物体进行对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让孩子与物体来一次心贴心的交流。

比如当孩子们在和玩具说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告诉孩子们: 玩具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会听见你的心声 ,并且帮助你解决困扰你的问题。这样孩子们就会把玩具当做一个发泄工具,对玩具说出一些心里话。

这样做 不仅对孩子们心理成长有帮助,而且也可以让爸爸妈妈们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促进亲子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的孩子们都会有与物品进行交流的行为。 当爸爸妈妈们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时,不要过于惊讶 ,也不要去制止孩子们。“泛灵心理”是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当孩子们进入这个阶段的时候, 爸爸妈妈们要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爸爸妈妈们要利用好泛灵心理,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孩子们成长、进步。

相关问答
泛泛之交是什么意思?具体点
2个回答2023-01-29 08:59
交往不深,可有可无的朋友,见了面没准说话很亲热,可那都是表面上的,真正遇到事了,就靠不住了。
大学生广泛社交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个回答2023-02-03 16:30
的发挥感到很高的
求:具有意大利风情的节目。谢谢!
1个回答2024-05-16 20:52
什么叫具有意大利风情的节日呀?还是说就是问意大利的节日? 意大利比较有代表性的的节日就是狂欢节和复活节,一个是在2月份,另一个是在4月份。特别是狂欢节在威尼斯会举行很隆重的欢庆仪式。还有的就是西...
全文
人们利用一些小动物发明了那些工具
1个回答2024-02-02 04:02
人类根据苍耳特性发明了魔术贴人类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人类根据奇迹储水特性发明的潜水艇人类根据打孔的饭勺发明了拉链人类根据鸟鸟类飞行机构原理发明的滑翔机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人类根据海豚的定...
全文
广泛社交的利大于弊
4个回答2023-02-20 06:05
除了孩童和退休老人,可以无功利的为了社交而社交。成人的社交特别是职场社交,本质意义在于发展人脉,互通有无,互相利用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所以社交不是越多或越少越好,而是保持有效适当的社交最好,...
全文
泛指“不热衷名利”的成语是?
1个回答2022-08-21 12:31
泛指“不热衷名利”的成语有:晚食当肉
中学生广泛社交有利吗?
1个回答2023-11-25 0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学生与社会的交往频率越来越高,方式也越来越多。我方提出,中学生广泛社交利大于弊。 中学生广泛社交的利在于:一是可以同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增进某些知识与能力;二是可以有更多的人分...
全文
泛泛地说一部电影
1个回答2024-03-10 09:55
《拆弹部队》是由马克·鲍尔编剧,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战争题材影片。杰瑞米·雷纳、安东尼·麦凯、布莱恩·格拉提和拉尔夫·范恩斯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9月4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率先放映。电影主要讲...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