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是小令吗

2024-01-29 18:49

1个回答

相见欢是小令吗介绍如下:

相见欢是小令。

相见欢,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相关问答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17:33
这句话的意思是: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出处:《论语·子路篇》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全文
如梦令的意思 如梦令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23:51
如梦令的词语解释是:词牌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如梦令的词语解释是:词牌名。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拼音是:rú mèng...
全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个回答2024-02-07 21:10
语出《论语·子路篇》。原文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意思是:孔子说:“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身正令行:虽令不同
1个回答2024-01-28 09:37
虽:即便,即使 学习《史记》中类似 “编后”的“太史公曰” 《史记》第一百零九卷: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该篇之后如其它篇一样,也有“太史公曰”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太史公曰...
全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个回答2024-02-15 08:25
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出处】《论语·子路篇》——先秦·孔子 子曰亩腊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全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个回答2024-03-14 10:18
【翻译】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出处】孔子《论语·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会令你令你令你再度流泪是那首歌
1个回答2023-11-03 07:00
相逢何必曾相识。
令尊,令严,令堂,令慈,令爱,令媛,各指什么?
2个回答2023-08-13 03:03
,令尊——对方的父亲。 2,令堂——对方的母亲。 3,令郎——对方的儿子。 4,令爱——对方的女儿。 古代对父母称高堂、椿萱;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家妹;对妻子的父...
全文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2个回答2022-12-12 17:46
你的父、母、儿、女
令我 令我 令我 令我 令我 令我 令我 令我什么真汉子什么女汉子粤语合喝的是什么歌
3个回答2023-09-14 19:35
. 蒋志光/韦绮姗 . 唱:韦绮珊&蒋志告液光 曲/词:蒋志光 . 女:我信爱同样信会失去爱 问此刻世上痴心汉子有几个 相识相爱相怀疑 离离合合我已觉讨厌 只想爱得自然 . 男:我怕爱同样怕得不到...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