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如母的典故?

2024-02-02 02:14

1个回答

《红楼梦》之:有一种爱叫长姐如母

《红楼梦》中地位最高的、最尊贵的女子是贾妃——元春。曹先生用墨不多,可敬可亲又可怜的一位国色天香的聪慧女子就跃然纸上。

首先元春是孝顺的。没入宫时和宝玉一起在奶奶身边长大,“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幼弟,贾妃念母年将迈,方适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未相离。”又说:元春不仅生活上关爱有加,还负担起了弟弟的早教任务,宝玉三四岁的时候就教他认了数千字,虽说生在富贵人家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能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做得一手好诗词文章,元春功不可没。

元春进宫后也没忘了这个宝贝弟弟,时时带信出来给家人,对宝玉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然后对宝玉对大观园的独到见解该点赞的点赞,不尽之处还一一留言评论,情真意切!

一天在路上听到有人在谈论陪小孩做作业,一个家长感慨别的家长的严厉:“不好好写打,写的不好也打”,我的感觉首先是:那孩子是充话费送的吗,这样简单粗暴不怕孩子厌学吗,家长除了吵打就不能有点更好地方法吗?元春关于教育的这个论点放到现在也可圈可点,超越了普通人的见识。比较之下那元春一定是好姐姐、好老师、好家长。

元春回家探亲时,家人都满眼垂泪,元春也伤感哭泣但还要忍悲强笑,安慰亲人。父亲贾政也满含热泪地说了一席话,听不出多少慈爱之情,更多的是“感谢领导”之类的获奖感言,贾妃不计较父母的功利之心只说:“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温暖大气。见过世面的女子果然是不一样的烟火!

宝玉在姐姐面前也成了“无职外男”,要传命才能相见。宝玉行过国礼,元春“命他近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扶其头颈笑道‘比先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这一段的描写很动人心、感人情,元春的表现更像一个许久不见孩子的慈母!

其次元春是有才情的。把园子赐名大观园,把“有凤来仪”改名为“潇湘馆”,“衡芷清芬”改名为“衡芜院”等,就不是像宝玉那样为了炫耀而显摆,回去后还要写心得体会《大观园记》和总结报告《省亲颂》。书上倒没说写得怎样,给最高领导看的还要给众多高材生弟妹做参考的文字想来也不会差的。另外元春能在众多的诗词中一眼就发现“天才枪手”黛玉写的那首诗最好也旁证了她的才情。

在整个正月里,元春都忙着和弟弟妹妹们进行文化交流:作诗联句,出灯谜,猜灯谜,用自己的私房钱打赏自己的亲人,这估计是她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啦!

元春是朴素的。正是她的富而不骄,贵而不奢让她的形象大放异彩。

第一次参观大观园就感叹:“太奢华过费了!”,然后在宫中写完《大观园题咏》之后又想:那么好的园子,不住人岂不花柳无颜,还要费时费力打扫,更是浪费。于是下谕:“命宝钗等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也随进去读书。”这才有了后面宝钗黛玉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红楼梦》前八十回关于元春就只说了贵妃省亲这一件事,八十三回元春生病,到九十五回元春死,都是了了数笔带过。有一点细节也很符合元春的性格:在病中还担忧家族的前途,记挂弟弟的终身大事。

曹先生在开篇就用“恨无常”介绍了元春的归宿,有一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看她起高楼,看她楼上泣。她那么孤单,却时时处处为着自己的家人考虑着周全,任谁家有个这样的女子都是幸福的事。贾家因她繁荣,她去后凋零,这样的女子,这样的姐姐,亦如我们的母亲。

相关问答
有个童话 里面有小鹿和姐姐还有后母
1个回答2024-02-12 08:16
是格林童话《小弟弟和小姐姐》,也有叫《金色的小鹿》
关于父母和姐姐还有我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5:32
说到底是亲生的,你父母肯定很爱你,他们对你姐姐可能会有很大程度是愧疚在里面,所以会让你多让让她,你就要上大学了,肯定不会有很多时间待在家里,如果你还想要这份亲情的话就多忍忍,多跟你姐姐沟通沟通,让...
全文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从外面带回来一位姐姐
1个回答2024-02-25 11:35
恩,是呀。一位姐姐。 是个很美的姐姐吧。 你竟然记忆这么清楚。。
有一个同母异父姐姐
1个回答2024-02-09 14:50
法律上你不是!
有一个同母异父姐姐
1个回答2024-02-11 14:31
这个看怎么说了。如果就血缘关系来说,并不算独生子女。 但是如果你那个同父异母的姐姐未出生前你父母就给你领取了独生子女证,而离异后重组的家庭未继续生育或重组家庭前对方就带有一个孩子,按条例算你还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