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分析

2024-02-07 03:03

成吉思汗,朱元璋
1个回答
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和征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长经历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

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相关问答
史记哪个人物 白起人物分析
1个回答2022-07-02 23:35
先秦,杀神,白起
怎样进行历史学情分析
1个回答2024-04-03 22:01
朋友你的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 历史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 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 举个列子给你 英国为什么最先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较早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行...
全文
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分析一位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30 22:09
第一、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第二,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中国历史上成名人物大都是封建统治者,而评价西方历史人物全都是要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渣女成长史剧情解析?
1个回答2024-01-29 10:55
渣女成长史剧本杀是无厘头式的搞笑,全程的欢乐、撕逼、勾心斗角都很充足,但在这看似自然地节奏下,我却一直能感到剧本所要表述的内核,到最后,果然是这样,用这样浅入深出的方式真的很舒服,又有欢乐又有意义!...
全文
谁有《创业史》的人物分析啊?
1个回答2022-08-24 12:05
我没有看过.
简要评析一下史记
1个回答2024-02-29 11:19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 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
全文
结合实例分析历史电视剧和古装戏说电视剧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9-10 03:37
没有区别,都是假的.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1个回答2022-11-11 12:08
分析它的背景和意义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3-09 19:37
把握的思路: 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 .造成什么样结果。  3   .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本国和对国际的。 把握原则: 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唯物的辩...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