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文《和儿子一起长大》有感之一:有几个家长能这样教育孩子?

2024-02-10 04:15

1个回答
读杨文《和儿子一起长大》有感之一朋友送来一本书,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乍一看,一个陌生的作者,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将它作为礼物赠予,夜里躺在床上翻阅这本书,朴实的文字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和对教育的若干重新认识。杨文,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儿,凭借对知识的孜孜不倦和过人的毅力韧性,从被服厂的工人到一名大学教师,后出国留学再回国创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钻研,成为我国当代外语教学法十大流派之一的创始人,创立开办了英才学院,被授予的殊荣不计其数…从这样的开篇,我就想,她是这样一个成功的职场女性,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是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的?一个女人婚后若在工作上专注本身已不易,要做出一番成绩和自己的事业,除了家庭的支持和信任之外,有多少精力兼顾事业与家庭?她又是怎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能在殊荣的背后谈论教子心得?身边的很多反面例子和书中的人物事例在我的大脑中博弈,更让我对她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一)有几个家长能这样教育孩子?我们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从小受到好的启蒙和教育,为他的人生启迪智慧打好基础,可到底应该怎么做?当父母的有几个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有几个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积累这必要的知识?又有几个父母能够想到孩子的内心究竟需要父母们怎样做?经常看到因为工作忙,很多年轻的父母早早就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来带,老人们凭借对隔辈亲的热忱和做父母的责任心欣然接受这一光荣使命,但大多数上一辈的老人他们带孩子仅仅是依靠以前的经验和想当然的一些理论,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完全放心孩子身体成长问题,但是孩子从祖辈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和教育却往往被忽视。父母们能看到的是孩子有没有摔伤,身上有没有尘土,大脑里面输入的多与少,好与劣却不是很快能察觉的。这些场面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常看到的:老人或家长看到孩子好奇的蹲在地上看小虫或小蚂蚁时,一把将孩子拎到一边,生气的说“脏、脏!不许再玩那些”;看到孩子吃饭时拿着勺子在碗里搅啊搅时,担心孩子不好好吃饭,拿过碗和勺来就喂孩子;总是叮嘱孩子家里这个那个不能动,玩具只能看不能拆,更不能弄坏;孩子拿着果汁在地上涂啊抹,家长把孩子揪起来教训一顿,把地拖干净….记得有个朋友向我抱怨说,她的老公在家什么都不会干,只要家里的马桶、下水道、电器出现任何一点点的小问题,他就只会打电话找工人来修理,或者干脆说扔掉、买个新的,说“有了问题修好了也不安全”之类的话,家里的电器也不会用,都是她研究好了之后教会老公才敢用,怕电脑中病毒,叮嘱家人都少上网…她的婆婆经常得意的讲述儿子小时候是如何的听话:从来都不弄坏东西,不让动的绝对不动,给他买的书玩具都还是好好的,新新的…正是因为朋友小时候喜欢摆弄家里的工具和电器,父母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她现在才能在家里兼顾老公所不能做的家务。或许,在朋友婆婆的眼里,儿子小时是听话的,乖乖的,人见人爱的,但二十多年后再来看,她的叮嘱她的约束却已将儿子的思维、判断限制在了小小的圈子里面,孩子对探索周围世界失去了好奇,仅仅认为听话是第一位的,宁可不做也不能做错一点点…我在想,孩子小时候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身体的安全和营养的全面搭配?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是乖乖的跟在大人身后说一不二?是看着眼前的玩具却生怕弄坏被批评?是傻傻看着别的孩子而人云亦云?…而我们需要的又到底是什么?是家里的整洁?是一个带出去别人都夸老实的孩子?还是一个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对探索未知世界不倦思考,对不懂事情不断提问的孩子?…答案是明确的,孩子需要不断的感悟周围的一切,我们希望孩子在健康的前提下越来越聪明、好学。来看看杨文是怎样做的吧,她认为“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能成为精神瑰宝。给孩子一个自由丰富的生活空间,更能激发他的潜能。”“把幼小的孩子紧紧地包在小包裹里,是不科学的。孩子醒来,如果只是望着天花板的话,是对他生命的荒废。”在她的孩子一岁的时候,曾经用小手去抓西红柿,把很多西红柿都抓烂了,孩子的奶奶批评杨文“哪有你这么惯孩子的!”,而杨文却认为,“孩子在把那个西红柿抓烂时,他的小手已经尝试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几个西红柿的价值远没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多。她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拆小汽车、钟表,拿一种玩具去砸另一种玩具,即便是拆坏了、砸坏了,但她从不批评孩子,她觉得“从培养一个孩子的角度看,一身脏衣服,一个被摔坏的玩具和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家长在判断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不应该简单阻拦,应该因势利导,充分解放孩子的手脚。否则和你可能把一个小发明家的探究精神,扼杀在萌芽状态了。”看到这里,我不禁吸了一口凉气,却又觉得有些大彻大悟:我们总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却从未和孩子随时随地得以挥洒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的发展去比较过,我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不能容忍孩子抓烂西红柿,砸坏家里的东西,在墙上随意涂鸦…我们自以为很细心,其实却犯下了最粗心的错误!家里的整洁是一时的,是可以重新打扫的,但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却比黄金还要珍贵,错过了不可能重新再来,如果我们领悟的太晚,后悔也就随之而来。珍惜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机遇,给与孩子最广阔的想象空间,根据孩子的天性捕捉每一个可以附带的培养瞬间,我们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我们的孩子也才会更聪明!
相关问答
读杨文《和儿子一起长大》有感之一:有几个家长能这样教育孩子?
1个回答2024-01-30 02:49
读杨文《和儿子一起长大》有感之一朋友送来一本书,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乍一看,一个陌生的作者,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将它作为礼物赠予,夜里躺在床上翻阅这本书,朴实的文字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和对教育的若干重新...
全文
杨育才活着出战场了吗
1个回答2024-02-04 07:43
  1981年杨育才离休后居住在济南,先后担任30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向青少年作革命传统教育。1998年,杨育才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
全文
全国有多少个杨育才
1个回答2024-01-22 01:39
通过全国14亿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查询,全国叫 杨育才 的有: 144人。 【音律分析】 杨、育、才的读音是yáng、yù、cái,音律优美,朗朗上口。 【五行分析】 杨育才的五行组合是:木-土-金。这种...
全文
杨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成才视为人生一大乐事,认为与青少年生活在一起,“如饮醇醪”,由此可见,杨老师对待教育教学的...
1个回答2024-02-01 22:09
A 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教学态度。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主要有热爱、负责、服从和不安心等类型。其中,热爱型态度的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们不仅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把教...
全文
杨慜的教育经历
1个回答2024-01-22 20:48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金融与国际贸易) 北京大学(心理学)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
杨芳的教育经历
1个回答2024-01-25 12:24
1988年7月森扮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缺雹政治系,并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张掖师专马列教学部工作。 200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攻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 2002...
全文
杨慧的教育经历
1个回答2024-01-21 14:06
1983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工业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3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产业经济学博...
全文
杨欣的教育经历
1个回答2024-01-21 22:18
·1998-200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学士学位 ·2002-2004,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硕士学位 ·2004-2007,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博士学位 ·2005.03-20...
全文
杨华的教育和工作经历
1个回答2024-02-16 05:57
1983年9月毕喊裤──1994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中国古代史)、博士(先渗磨秦史)。 1994年7月——现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副教授手简、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7月...
全文
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适合孩子玩吗
1个回答2024-01-29 06:17
适合。红杨山汽车体育公园建设了红杨山房车露营地、越野汽车场地赛道、卡丁车赛道、丛林穿越、宴会中心、休闲木屋、民宿客栈土窑洞、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等好几个比赛游戏项目及配套设施作用设备,为青少年儿童户外运...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