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2024-02-12 20:38

1个回答
上周在大众书局写作时,无意间找到了很久没有看过的半小时漫画系列的图书。说起来,我和这一系列书的分别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第一次和半小时漫画相遇,还是在阅读半小时漫画中国历史的时候。那时,半小时漫画中国历史也还只是书坛新秀而已,而转眼间,第四本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历史已经出版,也有了更多的不同领域的书籍,就比如说这一本半小时漫画科学史。

首先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业是怎么来的?在没着落的采果实,打猎很多年以后,突然出现了一个很没有素质的人。他把吃剩的果子,随手往地上一扔——没多久,竟然就长出了一棵果树。不管怎么说,古人好像总结出了什么,原来只要把种子种在地里,就可能长出吃的来,于是就慢慢发展出了最早的农业。当然,就是打个比方,总之,人类终于学会种地了。可是种子身娇柔弱,很难伺候,尤其是对于住的地方,很是挑剔,于是几个楼盘就脱颖而出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这几个楼盘,都在北纬30度附近,都适合产量,都有超大平原,适合规模化生产,都是天然水景房,附近都有超大河流,这也就形成了四大文明。

再回头说说科学诞生的地方——古希腊。当时的希腊,可比它周围的文明要穷得多。希腊的地理情况,盯轮相比于所说的其他四大文明,山多地碎,人拢不齐,于是只能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城邦。希腊的农业业发展的不如其他,毕竟其他文明都有着依河而建的基础,而希腊,出门就是大海,就是盐碱地,只能靠手工业养活。希腊人也因为填不饱肚子,只能出海看看,所以思想没有其他文明的peace & love,只是有些开放,凶残,也就是在这样的粗猜情况下,希腊人只好痛定思痛:传统的模式在希腊那儿行不通。在希腊的附近就有这两个完美的调查对象: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刚刚学会航海的希腊,总想着出海捞一把,也学会了一些致富之道和吹牛的本事。就这样,希腊继承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科学遗产:比如天文,历法和数学。

由于希腊的相对自由,也就发展出了极具特色的民主制度,所以希腊人的想法自然就会比较开放。当然,它和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而随着战争,掠夺等事件的发生次数的增加,希腊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也就是奴隶,一下子,奴隶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希腊的现状。原来那些有各种各样想法的人凯凳信被现实生活所困,无法腾出时间来进行哲学思考,而现在,他们的活又有人帮忙做了,大片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进行一些哲学思考,也就是追求真理的氛围逐渐形成,终于为人类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自然哲学就是科学的前身,它的大幕已拉开,各种杠头就开始上线互相开杠了。
相关问答
找一本老点的半玄幻半科幻的小说名字
1个回答2022-06-03 16:33
狂神诀!超好!!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一,故事发生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16:31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这本书只是从东周写到楚汉,而《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写了两汉三国两晋,《半小时漫画中国史3》还没上市,估计要写隋唐两宋辽金元,然后再有《半小时漫画中国史4》写明清民国。
历史上哪位名人半路出家
1个回答2024-03-14 01:39
朱元璋半路还俗!!呵呵 不知道你的“半路出家”到底什么意思,是做和尚还是转行?
一部棉花史,半部世界史的理由?
1个回答2024-05-07 19:21
“回顾近300年的历史,棉花算得上最重要的商品经济。它不但孕育了现代工业,还无声地控制着不同国家的兴衰
科学通史是理科还是文科?
1个回答2023-02-02 05:35
历史学都是文科。
哪个文科大学的历史系好?
1个回答2024-03-10 23:29
大学历史专业有很多分支的所以各个学校有各自的强项。综合上来说历史最强的是北大。 北大主要是外国史强大,当然中国史还是一流的。河南大学的中国古代史彪悍(王立群就是这个学校的教授)。另外还有一个历史专业可...
全文
历史学是科学吗
1个回答2024-05-29 22:10
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任一学科都是社会科学。 历史是由当代人记录,后人做总结评价的,当然应该是社会科学。
三个科学家、两位文学家、三位历史名人的小故事!谢谢啦!字数不要太多。
1个回答2024-01-18 10:55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
全文
找一本都市小说,主角得到了史前文明的科技
1个回答2022-11-11 05:09
《重生之全能高手》
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19 01:39
东汉的张衡 他精于天文、历算、数学,曾发明了用于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用于测量地震的地动仪,这些科研成果在当时世界的科学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而他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大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