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分析出自何处,故事及意义.还有比喻,讽刺...

2024-02-19 20:54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分析出自何处,故事及意义.还有比喻,讽刺,出自的地方请加拼音,中间再加一点串词吧,
1个回答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相关问答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分析
1个回答2023-12-06 12:47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
全文
夫耳之主聪,目之主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打一个成语
1个回答2023-12-12 19:24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
全文
“夫耳之主聪,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用典故猜成语的有哪些
2个回答2023-12-15 03:3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如何理解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个回答2024-02-10 02:14
翻译;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有人只顾眼前的细小的个人利益,而看不见长远的、群众的利益;有人迷惑于主观的片面的暂时的现象,而看不到客观的整个的根本事实。
《出塞》,这首诗用什么典故,感叹什么,讽刺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02 02:04
《出塞》这首诗引用了飞将军李广射虎这个典故,说明了这情急之中可以创造奇迹,婉转地讽刺了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这首诗对唐朝边塞战争的苦难描写的诗句是:万里长征人未还.
现在人们常用“叶公好龙”的成语来讽刺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02:08
叶公好龙是一句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含贬义。 ...
全文
1.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现在用这个成语讽刺怎样的人吗? 2.你能用那些成语来形容叶公吗?____ ____ ____
1个回答2024-02-04 23:03
用来讽刺表里不一的人,比如那种自己老说自己心肠好啊,信佛教啊,吃斋啊,动不动就放生啊,见不得别人落难啊,一见到就要伸手帮忙的啦,结果对自己的老父母却不孝顺,这种人就是叶公好龙,假的很!只是看到别人念佛...
全文
雷霆之爱泰剧里面有几对
1个回答2024-03-27 05:47
雷霆之爱泰剧,里面有三对也就是三对情侣,因为他在雷霆之爱里面凳稿这部泰剧也就是泰国的一个电视剧里面袭山,所拍粗中以它里面是有三对情侣。
豌豆公主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
1个回答2023-11-02 23:23
讽刺了没有眼光的人。
一叶蔽日,____;两耳塞豆,_____.和水至清则无鱼_____.和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
1个回答2023-11-30 16:2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