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耳之主聪,目之主名.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打一个成语

2023-12-12 19:24

1个回答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趣.他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笑话说,楚地住着个穷书生,想发歪门邪道之财.书生记得读书时读过螳螂捕蝉故事,那螳螂藏在树叶后,一举成功.
于是他去找荫蔽螳螂的树叶.他真的发现一片螳螂藏于后的树叶,连忙摘下来,却不小心滑了手,那片树叶掉在一堆落叶当中了.书生将所有树叶装进箩筐之中,带回家一片片挡住自己眼睛做试验,并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开始时妻子如实回答看得见,但是这穷书生不厌其烦地拿一箩筐树叶试验,妻子突骗他道:“这片叶子荫蔽住你了,我看不见了.”穷书生如获至宝,认为这就是那片藏螳螂的神叶.他带着那片树叶,跑到集市上挡住眼睛便拿商贩的货品.当然,立即被商人将他抓住交官了.县官一听案情,早笑得前仰后合,觉得书生蠢钝迂腐到幼稚可笑!骂他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狠揍一顿,把他赶回家去.
笑话毕竟是笑话,不过,以夸张的笑话比喻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类似举措,讽刺不看整体,以偏盖全却非常合宜.
相关问答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分析出自何处,故事及意义.还有比喻,讽刺...
1个回答2024-02-19 20:54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有...
全文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分析
1个回答2023-12-06 12:47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后人解释此语时,以三国时期邯郸淳写的《笑林》最为...
全文
“夫耳之主聪,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用典故猜成语的有哪些
2个回答2023-12-15 03:34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用来比喻某人被眼前极其细微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和本质。这来源于古书“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句。
充耳不闻    隔窗有耳  耳聪目明
1个回答2024-01-29 14:51
A 解析: 题干给出的三个字符组中重复的字符为耳,共1个。 故正确答案为A。 
【聪茂听力】经常戴耳塞听书、听歌,会不会耳聋?
1个回答2024-03-04 16:13
长时间用耳塞去听的话,由于摄入的量比较大,肯定对耳朵有所损害,听力会有所下降。
两个耳朵塞红豆成语
1个回答2024-03-04 05:42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 【成语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成语出自】: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成语...
全文
怎样才能做到聪耳不闻,任何事都不放在心上?
1个回答2024-03-05 17:17
只能是用不在意的态度来充耳不闻
成语蔽聪塞明?
1个回答2024-02-28 01:47
蔽聪塞明读音是bì cōng sè míng,解释是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一叶蔽日,____;两耳塞豆,_____.和水至清则无鱼_____.和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
1个回答2023-11-30 16:2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戴了一晚耳塞右耳失聪了,怎么办
3个回答2022-07-30 16:20
突发性耳聋尽快到医院治疗,三个月病情稳定后复查听力看是否需要配助听器。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