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2024-02-20 03:35

1个回答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及翻稿轮译注释如下:

原文: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翻译:世上记事的书籍虽然很多,但学者们仍然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经典为征信的凭据。《诗经》、《尚书》虽有缺损,但是桐枣记载虞、夏两代的文字都是可以见到的。尧将退位,让给虞舜,还有舜让位给禹的时候,都是由四方诸侯长和州牧们推荐。

于是,让他们先试着任职,主持事务数十年,做出了成就,建立了功绩,然后再把大政交给他们。这是表示天下是极贵重的宝器,帝王是最大统领者,把天下移交给继承者就是如此困难。然而,有人说过,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以为是一种耻辱逃走隐居。到了夏代的时候,又有卞随、务光等人。

太史公说:我登过箕山,相传山上有许由之墓。孔子依次评论古代的仁人、圣人、贤人,对吴太伯和伯夷等讲得很详细。我听说许由、务光等节义品德至为高尚,而经书中有关他们的文辞却一点儿也见不到,这是局敬拆为什么呢?

相关问答
读《伯夷列传》之一
1个回答2024-02-29 09:04
《史记·伯夷列传》学习笔记(一) 文 觅箫笙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那些研究学问(或者著书立书)的人,他们要读(写)的事情很多(要读的资料很多),还要以六艺为考信的标准。(如...
全文
伯夷列传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25 11:06
《伯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作者司马迁。该篇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
全文
史记苏秦列传原文及注释翻译
1个回答2024-02-27 06:20
史记苏秦列传原文及注释翻译如下: 原文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
全文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7 07:43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孤竹国的小国,国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他们的父亲十分喜爱他们,对他们抱有很大的希望。在两个儿子当中,父亲似乎欣赏叔齐更多一...
全文
伯夷丶叔齐之死文言文解释阅读
1个回答2024-03-12 13:46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做国...
全文
列举两个历史上关于"伯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02 05:28
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李世民知道李靖有才华而保护李靖。
伯乐的史载列子
1个回答2024-02-18 18:35
伯乐与九方皋的故事 《列子》载: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耶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
全文
有关伯夷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18:07
  伯夷,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
全文
伯夷让国的神话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4:12
伯夷、叔齐让国 伯夷、叔齐 分类: 国学美文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
全文
伯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7 17:33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不食周粟》 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夷回去了,我们听说西伯的...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