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玉知非春秋战国的典故?

2024-02-24 20:47

1个回答

词 目 伯玉知非   发 音 bó yù zhī fēi   释 义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出 处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成语简介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相关问答
伯玉知非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20 18:05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说:“伯玉派了个很称职的人来。...
全文
请问春秋时期的蘧伯玉是谁?
1个回答2024-02-09 07:16
蘧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春秋末卫国大夫。相传他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
全文
伯玉下马是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21 18:59
当时卫国的君主卫灵公,有一位贤惠的夫人。有一天晚上,卫灵公与夫人坐在屋子里闲聊,忽然听得远处传来车驾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清晰,这马车自然也越来越近,眼看着这车就要从宫门前飞驰而过。可就在这时,马车的声...
全文
春秋战国时五伯是那五个人
1个回答2024-02-18 14:57
春秋“五伯”,即春秋“五霸”。对春秋“五伯”,有两种说法:一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通常以第一种说法较为普遍。
伯庸种玉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2:12
【典出】:《搜神记》:“公至所种玉田中,得壁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典故】:相传,古时候洛阳有个名叫杨伯雍的人,他的父母死后,他把父母埋葬在无终山上,并且在父母的坟前结庐而居。无终...
全文
阿拉伯语翻译马玉花三个字
1个回答2022-07-17 06:02
يو الزهور
春秋时期关于玉的宝物
1个回答2024-03-19 08:15
玉圭、玉笏、镇圭、圭璧、玉璧、玉瑗、玉琥、玉虎、玉珩、玉环、玉佩、玉带钩、玉钩、玉剑饰、玉珌、玉琫、玉衣、玉豚、含玉、玉蝉、玉塞、玉节、玉玺、玉盘、玉鱼、玉带、玉珠、玉藻、玉珏
张玉秋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9 03:15
张玉秋,女,1962年9月生。现任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所副所长,神经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78~1983年就读于西安医科大学医疗系(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92-1998年在...
全文
带玉和秋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8 12:15
琨玉秋霜 [kūn yù qiū shuāng] 基本释义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贬义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高玉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10:02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