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班主任应对学生“告状”行为的具体策略

2024-02-24 20:52

1个回答
      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多有遭遇学生爱告状的烦恼。那么问梁基题就来了: 为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告状呢?

      一、与老师的权威感有关。 在低年级世渣基学生的眼里,老师是权威,是公正的化身,是最能帮到他们的人。因此,当他们受了委屈,遭遇了不公正待遇,最先想到的就是请老师为他们主持公道。

      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 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很肤浅,他们对人对事的评价带有很明显的主观情绪,很难做到换位思考,因此,一旦有事发生,他们都从自身感受和好恶出发,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可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就找老师告状以求帮助或泄愤。

      三、与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有关。 低年级学生对于好坏的评价能力还所有欠缺,为了判断谁好谁坏、谁是谁非,他们也只有求助于老师,请老师给予裁决。

    四、与喜欢表现有关。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表现,喜欢引起老师的关注,没事就喜欢到老师跟前刷存在感,而告状就是一个求关注、刷存在感的好机会。

      五、与逃避惩罚有关。 有些学生自己犯了规,但又怕受到惩罚,于是来个恶人先告状,把责任推给他人。

      这么说来,低年级学生喜欢告状属于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常现象。可是,无休止的、低质量的告状确实容易令老师烦躁, 老师对于学生的告状行为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一、认真倾听学生的告状内容。 不论学生带着何种目的来找老师告状,老师所持的态度都应该是:认真聆听学生的讲诉!这不仅是为师的专业态度,更是为人的基本态度。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要和颜悦色,要对学生的投诉进行及时的回应,要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受了委屈的学生,还要进行情绪安抚、态度支持。总之一句话:要听得进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切忌学生一开口就打断,强行终止学生的陈述。

      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孩被男生故意推搡,并且还给她取了个“花母猪”的绰号,女孩很委屈,去找老师告状。老师很不耐烦地打断她:不就取个绰号吗?多大点事?去去去,别烦我,没看我正忙着吗?女孩在老师那里求助无门,只得回家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女儿的哭诉,很生气,跑去学校找老师评理,结果怎样,毋庸我陈述大家都想得到:老师的不作为给家校共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三、分清告状类型,用心说话。 学生找老师告状,老师除了认真倾听外,还要与学生用心说话。那么怎么说才恰当呢?我个人以为讲道理是不合适的,道理学生都懂,空洞无力,属于正确的废话。如果学生告状的内容无关痛痒,老师只需和颜悦色地摸摸学生的头,说一句,好,我知道了,我一定高度重视,你放心哈,你先去玩吧,我等会处理。学生多半心满意足而去。我的话老师听了耶,我的意见老师重视了耶!如果学生告状只是为了求关注,那就抱抱这个学生,拍拍这个学生的肩膀,用肢体语言回复学生:老师是喜欢你的,放心吧。如果学生告状确实是受了委屈遭了欺负,老师的态度和立场一定要鲜明,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老师一定会为你做主,还你公道,绝不允许不良行为发生!哪怕学生纯属不怀好意无端告状,也应淡淡说一句:嗯,老师知道了!该用什么样的词汇,使用何种语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版,有的只是老师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得出来的实战经验。当然,遵循“既能解决,又不伤害学生自尊”这个基本理念说出来的话都不会错!

    三、秉持专业的态度。 作为老师,一旦与学生打交道,就要进入专业状态,就不可以任性、随性和感性,要从专业角度来思考问题。作为一个随性且感性的人,当然可以对学生反复的、无聊的、低质量的告状表达厌烦,但作为老师就不可以!老师学的就是教育学,吃的就是教育这碗饭,所以学生出现问题,要以研究的态度来面对,要逐层分析学生的告状心理,还要进行个案分析,找到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告状这件事所秉持的态度和做法。一旦想清楚了其中的原理,就不会视学生告状是一件烦恼事,相反可以看到活色生香的众生相,不仅有趣,还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告状现象会越来越少,搜谨是不是就随他去,慢慢等待学生成长就好了?教育虽然需要等待,但消极的等待不提倡。对于学生喜欢告状这件事,老师还是需要主动引导,不然那些喜欢告状的学生有可能会陷入成长危机。如何在告状行为发生之前教育引导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告状现象会越来越少,是不是就随他去,慢慢等待学生成长就好了?教育虽然需要等待,但消极的等待不提倡。对于学生喜欢告状这件事,老师还是需要主动引导,不然那些喜欢告状的学生有可能会陷入成长危机。如何在告状行为发生之前教育引导呢?

    一、适时通过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 学生之间的矛盾多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边界而产生的。老师要给学生制定出语言边界,什么话可说,什么话不可说,要有明确的要求。其次是身体边界,哪里可以触碰,哪里不可以触碰,也要明确规定。向老师反映同学的情况,也要明确要求: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的行为,不必向老师反映!总之,定出大家认可的规矩才是规避人际矛盾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教会学生处理简单的人际矛盾。 比如某某在课间推搡了某同学,那么推搡的同学就要立即说一声"对不起",被推搡的同学要学会原谅,接受对方的道歉,回一声:没关系!老师还要告诉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矛盾才是真的优秀!

      三、教会学生承担责任。 错了就认错,该罚就认罚!这个价值观一定要教给学生。当然,老师自己也要反思自己。为什么学生要告状逃避责任?必然是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对学生很严苛,学生很害怕受到惩罚,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只能想办法掩盖,才不得已推卸责任,或拉人下水。

      老师天天被学生缠着告状,确实会厌倦,但如果能把学生告状这个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既育人,又达己,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问答
【专业成长】班主任应对学生“告状”行为的具体策略
1个回答2023-11-27 16:48
      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多有遭遇学生爱告状的烦恼。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告状呢?       一、与老师的权威感有关。 在低年级学生的眼里,老师是权威,是公正的化身,是最...
全文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1个回答2024-03-07 09:37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如下: 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
全文
小班幼儿园告状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1个回答2023-12-13 00:59
小班幼儿园告状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如下: 1、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
全文
浅谈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及纠正策略
1个回答2024-02-09 08:22
告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而矛盾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具有权威的第三者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自己认为收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
全文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原因及其教育策略
1个回答2024-01-18 23:48
摘要:学前教育是幼儿正式接受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纠正幼儿们的争抢行为,促使他们适应集体的学习、生活与成长,这是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本文结合幼儿争抢行为的成因,探究关于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路,以便改...
全文
幼儿园怎么指导幼儿告状策略?
1个回答2023-12-11 18:23
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告状 告状是孩子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行为,学校里、家庭里,这些告状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总是能找到告状的理由,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 动机1、宣泄自己的不满第一个动机,就...
全文
班主任创设班级组织的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4 15:58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班级发展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是班级建设管理的基本要素。班级发展目标的规划,要以教育方针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中介,落实为班级成员的学习目...
全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策略与措施有哪些?
4个回答2023-04-16 03:25
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需要班主任要腿勤,勤上班里查看,嘴勤,就是经常督促,预防,还有就是要和孩子交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复述策略具体方法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2 15:35
复述策略的获得在个体记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常用的复述方法有: a.机械重复;b.意义复述;c.过度学习;d.及时复习;e.睡前复习;f.清晨复习;g.分散复习;h.集中复习;i...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