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

2024-02-28 02:32

1个回答

1、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

对古人来说,对这个现象最明显的解释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更靠近地球,就像“小儿辩日”的寓言所说的那样。在有了较为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就可知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日月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早晚都是一样的。2、。如果盯着一颗孤独的明星( 例如金星)看,虽然它是静止的,也会让人觉得是在移动,从而以为那是一个不明飞行物。许多不明飞行物报告显然都是由于视觉错觉产生的,即使是号称有许多目击者的报告也是如此。谢里夫实验已经证明了,在一群人同时目击一个现象之后,在议论时会互相影响,不知不觉地修正自己原有的看法,最后会形成一种共识,也就是说,即使是诚实的人,甚至是一群诚实的人的一致描述,也不一定可靠。更何况,人们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为了吸引听者的兴趣,容易无意之中加以夸大,叙述的次数越多,间隔的时间越长,越不可靠。3、“海市蜃楼”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4、“魔术”也是“眼见不一定为实”。

相关问答
“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8 02:40
有句老话这样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昨天中午去单位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里看书,《吕氏春秋.颜回讨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告诉我们眼见未必为实! 孔子受困于陈蔡时,曾有七天...
全文
“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5 19:57
1、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对古人来说,对这个现象最明显的解释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更靠近地球,就像“小儿辩日”的寓言所说的那样。在有了较为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就可知这种解...
全文
求“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5 01:00
有句老话这样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昨天中午去单位附近的一家新华书店里看书,《吕氏春秋.颜回讨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告诉我们眼见未必为实! 孔子受困于陈蔡时,曾有七天未尝过...
全文
“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5-10 03:00
1、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看上去要比在高空中大得多。对古人来说,对这个现象最明显的解释是太阳或月亮在地平线上时更靠近地球,就像“小儿辩日”的寓言所说的那样。在有了较为正确的天文知识之后,就可知这种解释...
全文
听话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事例
1个回答2024-01-23 07:31
可以说李白开始也是不听话的小孩但变成了著名的诗人 磨杵成针的故事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
全文
眼见未必为实
1个回答2024-02-23 05:58
  几天前我去了一趟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的科学博物馆,那里有不少简单的视觉实验让人亲身感受人的眼睛是多么容易被蒙骗,同样大小的图形会被看成大小明显不同,静止的物体会被看成移动的,黑色的图形会被看成...
全文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8 19:59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哪些。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收音机等。之后,就“知足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
全文
好人未必有好报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3-15 02:09
善良是一种选择,选择做一个好人,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回报,因为想要回报而去善良,就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选择善良,是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敢于顶天立地的做人,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善良同样包括很多种,...
全文
好心未必有好报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06 15:44
路上一老人被撞,或者摔倒,你去施救或者搀扶,然后被反咬一口成肇事人,被勒索赔偿,这就是好心未必好报。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24 04:23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哪些。知足者未必常乐的名人例子有,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收音机等。之后,就“知足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