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4-02-29 00:54

1个回答
一个人的村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个人的村庄讲的是什么?

《一个人的村庄》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亮程。刘亮程何许人也?一曰农民,二曰作家(这是我个人对其定位)。他是一个在大西北土生土居土长的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常常扛着一把铁锨”,“与虫共眠”,饲养牲畜以岁月;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整个村庄“唯一的旁观者”,“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想比”,他“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而这岁月在他的眼中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在人类现代文明和时间进程中,敏锐如刘亮程者可谓五里一徘徊。
作为人类早期聚居的形式,村庄见证了我们这些聪明大生命的智慧和勇气。从村庄到乡镇再到城市,有人愉快地乘着时间飞进未来去,这速度奇快。有人又觉得慢,于是积攒着不知足的劲,继续努力飞奔。“所有的人在朝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是繁华都市,紧随其后的是大小城镇,再后面是稀稀拉拉的村庄,黄沙梁太小了,迈不动步子,它落在了最后面。”作者的父亲的这段话语我们听了是什么感觉呢?生动形象,还是老人的经验主义式的睿智?当然,我们就是这么被切中要害的,所以,现代人面对什么总可以潇洒地一笑而过。当然,这不是在说城市的建立是对人类的摧残,我们承认文明时代的进步,只不过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反思。作者这样写到,“当人们抛弃一切进入现代,它们默默无闻伴随前后,保持着最质朴的品质。我们不能不饲养它们。同样,我们不能不宰杀它们。我们的心灵拒绝它们时,胃却离不开它们。”这里的它们主要是牲畜。这在人看来,我们吃喝住食必然要牺牲这些的,但是被作者这么一说,感觉像是犯罪了。事实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进化中开始丢失了一些东西所引起的。作者就有个例子:与牲畜相处,我们饲养牲畜以岁月,而它们饲养我们以骨肉。最重要的是,它们留给我们的还有“那些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白的思绪”。作者说还有思绪,还好,我们没有完全零度。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反思,我们需要自己的步调,我们需要恒着自己的速度。
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在飞奔未来的同时,也会迷惘于前景(这不是小数人,而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突出表现在学术界领域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包括解构主义等等)。二十世纪始,掺杂容纳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等,艺术在其中不断地蜕变发展。而作为艺术成员之一的文学,也遭遇了现代先进文明的洗礼,只不过它的基本表现是抵抗。文学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等建立在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距离感基础之上,高度关注人的缺失,于是,人性被提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巨大的失落感让人类开始自我拯救。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几乎将村庄中的所拥有的都搬了上来。猫猪鸡牛马驴蚂蚁鸟虫等等牲畜生物,有黄昏、炊烟、土路、麦子等等村庄独有的意象。尤其是在《第二辑 风中的院门》里,他写到的基本上是童年或者年轻时候的人事和感触,他用一种文人固有的缅怀之情来写,是因为这些人事感触被一场叫“刘二之风”给刮走了。“刘二之风”吹遍他一个人的村庄。风,是一种捕捉不到却实有存在的东西,它是流动的空气,它就如时间。一个人,一个农民,拿什么去抵抗流逝的东西呢?
在《第三辑 家园荒芜》中,作者真正把“一个人的村庄”给阐释了出来。为什么会家园荒芜呢?是时间,是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原本的初衷。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这句话用在这里在确切不过了。“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的时候,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荒芜了,它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所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另外一方面,时间的强大让人自身也充满了失落。刘亮程先生显然是不甘被岁月掩埋的。拥有这种幻灭感的人充斥着强烈的上进心和功利心,努力地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作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阐释“一个人的村庄”这个标题,“我的孤独不在荒野上,而在人群中。”这至少可以表明,为什么在几十户人家的一个村庄里,他每晚都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说自己孤独地守着村庄。真正的农民,有温饱感,之后便是人命似地劳动,哪怕已经衣食无忧了,他不知道除了劳动还可以做点什么。而刘亮程先生显然不是这样的,他有意识地觉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黄沙梁这块土地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所以虽身为农民,却不是“一年年地种庄稼、耕地”,而是万分自恋般使劲回忆往事和生发感想。这就是他抵抗岁月的最大武器,所以一株草,一棵树,一朵云,一只虫……在他的笔下充满了温情。这种客体被高度主体化的手法充分证明作者的巨大失落感和强大抵抗力,而时间漫过一切,我们就将还是要在自己熟悉的天空下消失。短促的我们靠留下来的痕迹印证了生命的大荒芜,而非时间的无情流逝。刘亮程者可谓“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那么我们大学生呢?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与时间的计较和拼劲。在我们走到自己的尽头之前,在光阴赶上我们之前,我们要使劲地拼搏,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好让岁月铭记我们的痕迹。
刘亮程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一个人的村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乡土小说和散文诗的结合。如果说这部作品什么不足的话,我认为是无可挑剔,可我会苛刻地提出,“先生,你为什么没有把它写成小说?”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但是我想如果真的可以,拿出写这部散文集一样甚至更好的水平去写部长篇小说,那么黄沙梁离边城,离约克纳帕塔法也就不远了,当然这纯粹是后话了。

《一个人的村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我在网上找的,你可能看过了
《一个人的村庄》是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亮程。刘亮程何许人也?一曰农民,二曰作家(这是我个人对其定位)。他是一个在大西北土生土居土长的人,作为一个农民,他“常常扛着一把铁锨”,“与虫共眠”,饲养牲畜以岁月;作为一个作家,他是整个村庄“唯一的旁观者”,“和那些偶尔路过村庄,看到几个生活场景便激动不已,大肆抒怀的人想比”,他“看到的是一大段岁月”,而这岁月在他的眼中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在人类现代文明和时间进程中,敏锐如刘亮程者可谓五里一徘徊。
作为人类早期聚居的形式,村庄见证了我们这些聪明大生命的智慧和勇气。从村庄到乡镇再到城市,有人愉快地乘着时间飞进未来去,这速度奇快。有人又觉得慢,于是积攒着不知足的劲,继续努力飞奔。“所有的人在朝一个叫未来的地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是繁华都市,紧随其后的是大小城镇,再后面是稀稀拉拉的村庄,黄沙梁太小了,迈不动步子,它落在了最后面。”作者的父亲的这段话语我们听了是什么感觉呢?生动形象,还是老人的经验主义式的睿智?当然,我们就是这么被切中要害的,所以,现代人面对什么总可以潇洒地一笑而过。当然,这不是在说城市的建立是对人类的摧残,我们承认文明时代的进步,只不过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反思。作者这样写到,“当人们抛弃一切进入现代,它们默默无闻伴随前后,保持着最质朴的品质。我们不能不饲养它们。同样,我们不能不宰杀它们。我们的心灵拒绝它们时,胃却离不开它们。”这里的它们主要是牲畜。这在人看来,我们吃喝住食必然要牺牲这些的,但是被作者这么一说,感觉像是犯罪了。事实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进化中开始丢失了一些东西所引起的。作者就有个例子:与牲畜相处,我们饲养牲畜以岁月,而它们饲养我们以骨肉。最重要的是,它们留给我们的还有“那些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白的思绪”。作者说还有思绪,还好,我们没有完全零度。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反思,我们需要自己的步调,我们需要恒着自己的速度。
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人们在飞奔未来的同时,也会迷惘于前景(这不是小数人,而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突出表现在学术界领域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包括解构主义等等)。二十世纪始,掺杂容纳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符号学等等,艺术在其中不断地蜕变发展。而作为艺术成员之一的文学,也遭遇了现代先进文明的洗礼,只不过它的基本表现是抵抗。文学的内容、思想和价值观等建立在一种对现代文明的距离感基础之上,高度关注人的缺失,于是,人性被提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巨大的失落感让人类开始自我拯救。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几乎将村庄中的所拥有的都搬了上来。猫猪鸡牛马驴蚂蚁鸟虫等等牲畜生物,有黄昏、炊烟、土路、麦子等等村庄独有的意象。尤其是在《第二辑 风中的院门》里,他写到的基本上是童年或者年轻时候的人事和感触,他用一种文人固有的缅怀之情来写,是因为这些人事感触被一场叫“刘二之风”给刮走了。“刘二之风”吹遍他一个人的村庄。风,是一种捕捉不到却实有存在的东西,它是流动的空气,它就如时间。一个人,一个农民,拿什么去抵抗流逝的东西呢?
在《第三辑 家园荒芜》中,作者真正把“一个人的村庄”给阐释了出来。为什么会家园荒芜呢?是时间,是时间的流逝带走了原本的初衷。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这句话用在这里在确切不过了。“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的时候,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荒芜了,它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所以,“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另外一方面,时间的强大让人自身也充满了失落。刘亮程先生显然是不甘被岁月掩埋的。拥有这种幻灭感的人充斥着强烈的上进心和功利心,努力地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作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阐释“一个人的村庄”这个标题,“我的孤独不在荒野上,而在人群中。”这至少可以表明,为什么在几十户人家的一个村庄里,他每晚都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说自己孤独地守着村庄。真正的农民,有温饱感,之后便是人命似地劳动,哪怕已经衣食无忧了,他不知道除了劳动还可以做点什么。而刘亮程先生显然不是这样的,他有意识地觉察到了自己的渺小,在黄沙梁这块土地上,在时间的长河里,所以虽身为农民,却不是“一年年地种庄稼、耕地”,而是万分自恋般使劲回忆往事和生发感想。这就是他抵抗岁月的最大武器,所以一株草,一棵树,一朵云,一只虫……在他的笔下充满了温情。这种客体被高度主体化的手法充分证明作者的巨大失落感和强大抵抗力,而时间漫过一切,我们就将还是要在自己熟悉的天空下消失。短促的我们靠留下来的痕迹印证了生命的大荒芜,而非时间的无情流逝。刘亮程者可谓“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那么我们大学生呢?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与时间的计较和拼劲。在我们走到自己的尽头之前,在光阴赶上我们之前,我们要使劲地拼搏,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好让岁月铭记我们的痕迹。
刘亮程被誉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一个人的村庄》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乡土小说和散文诗的结合。如果说这部作品什么不足的话,我认为是无可挑剔,可我会苛刻地提出,“先生,你为什么没有把它写成小说?”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但是我想如果真的可以,拿出写这部散文集一样甚至更好的水平去写部长篇小说,那么黄沙梁离边城,离约克纳帕塔法也就不远了,当然这纯粹是后话了。

《一个人的村庄》大概内容

上面发错了,以下为答复:
是一本散文作品集,其中包括:我改变的事物、逃跑的马、春天的步调、别人的村庄等。

苏童的《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好像是刘亮程的散文集吧

《一个人的村庄》作者是谁?

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怎么样

导演的叔叔,一个人居住在战后空无一人的村庄内,靠卖奶牛的奶给周围以色列定居点赚钱维持生活。影片采访并纪录了Semaan的日常起居,他的信念和乐观态度,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给平民带来的伤害,和以色列入侵阿拉伯国家的暴行。

《一个人的村庄》佳句摘抄

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2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至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的奋斗,来印证我们生命的真正存在。这样我们便须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园圃里有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更清醇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 而泪 尽。
3 流星虽然陨落了,却用美丽的光芒划破夜空,乐曲虽然结束了,却用激昂的旋律振奋人心。
4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没错。但不必为此走向另一极端,夸大书籍对人的品格的影响。更多的情况是:好人读了坏书仍是好人,坏人读了好书仍是坏人。
5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读书,也是人生一笔获利丰厚的储蓄。这储蓄,是发现未来的钥匙,是追求真理的阶梯,是超越前贤的基础,是参与竞争的实力。
信任,是人生一笔弥足珍贵的储蓄。这储蓄,是流言袭来时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进道路上给你的坚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难时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诬蔑时驱赶痛苦一盏心灯。
6 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在于它们目标专一,每一滴水都朝着同一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二是在于它们持之以恒,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未间断过这种努力。由此及彼,我们可以想到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在它们身上,都体现了“专”“恒”二字。
7 母子之爱、兄弟之情,虽然也有浓厚的利他色彩,但它的前提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的,还不能称得上无私奉献。只有超越亲情血缘,超越个人功利之上的利他和牺牲,才称锝上无私奉献。这种无私奉献,既不同于道德家的界说,也不同于 慈善家的善行。它不是从“小我”意义上寻求和感悟精神的皈依和心灵的慰藉,而是从“大我”的意义上承诺和践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使命。
8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血的伤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9 有的人生活得富有充实,是因为他具有驾驭生活的能力;有的人生活得平庸无奇,是因为他缺乏战胜生活的勇气。
10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的。
还有好多你可以自己去看下~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下面的文章是找的读后感~~~
看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是继沈从文和汪曾祺之后,我第一次看到当今中国作家如此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他就是刘亮程。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战火和硝烟,看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代最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怀里揣着《圣经》和《康拉德小说选》,还有一本就是《瓦尔登湖》,海子把它当成命运之书。梭罗说:一亿人中只有一个人活的诗意而神圣。只有读过《瓦尔登湖》的人才会了解瓦尔登湖是多么的深邃纯净。我一直觉得,大师就象深邃纯净的湖泊。
一个优秀的抒情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永远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永恒主题,那就是对某样美好的事物的反复歌颂,很多诗人饱含深情的反复歌颂落叶和露珠。这一切来源于热爱。
刘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题就是村庄。他笔下的村庄,似乎赋予了生命,我想,身临其境也不过如此吧。他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甚至远远超越了村庄本身。
村庄生活是很苦的,我去过很多村庄,一般都是看到他们的贫穷和落后,还有漫天飞扬的黄土。我到达村庄之后想念城市的精致物质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庄的安静和安宁,还有清新空气。
如果让我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不会去的。我宁愿在城市之中当个平庸的小职员,随波逐流。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缺乏的,是一颗感恩的心,是一颗诗意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刘亮程作品中所表达的。
这是我的生活么?每天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心力交瘁的厮杀。无法拥有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记得自己十六七岁的时候,离大自然是很接近的,一场雨或者一场雪,都能使我感动。记不清上一次在雨中飞奔是什么时候了,似乎很多年以前,上个世纪吧。真的那么久了?我从十七岁开始苍老。现在无论看雨还是看雪都没有最初的心境了。雨雪不会再给我带来任何的感动。我失去了很多,还有那份简简单单的快乐。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是属于他自己的,他静静的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美学理念,讲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个微小角落生活着的人,只能从心里无比向往。
这发现,使我深深的悲哀。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安居。
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能够,我真的愿意每天面对着暮色苍茫的水面。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我也喜欢看,可我写不出如此优美的评论,所以...

相关问答
《小村庄的故事》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个回答2024-02-12 18:46
早先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环境优美宜人。可后来人开始用斧头随意地砍伐树木,盖房子做家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坡上的...
全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原来的村庄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3 13:01
原来的村庄是这样的: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南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5:00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吴姓由孙受迁此建村,村在孙受之南,故名孙受南庄村。1961年改名为南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村庄的人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5:31
哪个小村庄的故事? 没看过的
村庄单位词是什么?(一_村庄)
1个回答2022-05-24 19:30
hometown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记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为了
1个回答2024-01-25 21:25
这篇课文记述了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
全文
辛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2 23:09
相传,高氏约于清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由南三里河迁入,当时属逃荒至此搭屋而居,由于是盐孙扰衫碱地,杂草丛生,为了生计,在有草丛的地方开荒种地,把有盐碱的土收拢在一起淋成盐食用,之后,因地制...
全文
朱家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5-01 01:59
据传:明嘉靖时(1522-1566),高姓迁来此地定居,称高家庄。清光绪时(1875-1908),朱姓人口增长超过高姓,改称朱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高家庄。今此村已按方位分为东朱家庄村、西朱家...
全文
求村庄的名字,我要写小说,要为小说里的村庄取个名字。
1个回答2022-12-25 12:17
你想要的什么类型的啊
辛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3 19:13
相传建村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刘姓从亭兰丘迁来立村。道光乙巳《胶州志》建置开方图,在此村位置标为丰于屯。因村处小辛河旁,改名辛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