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头的典故怎么来的

2024-03-05 23:04

1个回答
“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这首民谣,传唱了三百六十多年。   过年过节是喜庆的事,为了这喜庆的完美,又常常会有一些禁忌,这些禁忌被总结为谚谣后就成了人人必得遵守的律条。这样的一些乡语的来源各不相同,这里说到的一语却与一段历史有关。 多少年来人们都在过年之前理发,而新年正月里是没有人理发的,因为历来就有一种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事关亲人性命,即使不全   信它,也不愿去犯这个禁。仔细查这种禁忌的起源,本与舅舅的性命毫不相关。 清代之前,男子不理发,认为头发是父母所赐,应当保全终生,无论官民,头发都是一总束在头上的。清朝入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继承明代的东西很多,唯独对于改变服饰与发式特别认真。在发式方面,官方不准再留全发,要求剃掉前额的头发,而在脑后扎一条辫子。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把遵从传统习惯和怀念故国的情感合并在一起,千方百计抵制剃发,因此惹得官方动怒,组织了专门的队伍,强行为众人剃发,相传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命令。这事情闹了好久,才使大多数人接受了新发型,这事情过去之后,有一部分人仍不甘心,既不敢与官方公然对抗,就想了一个表示不满的法子,暗暗地宣传,每到新年正月的一个月里,大家都不剃头,用以怀念明朝旧国和彼时留全发的传统,将这行动定名为“思旧“,成了一种风俗。年久淡化了当年“思旧”的那种情绪,诣音附会为“死舅”,遂有了流传至今的乡谚。但我想还有另一种可能:当年倡导其事的人,害怕“思旧”一语过于露骨,故意将“思旧”传为“死舅”,这样既可避官家追究,又便于在民间推广,但无论怎么说,总是和那一段历史有些干系。 正史用书本子来记载,野史流入乡语,两种“史”各有短长,两边读来,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问答
小学生剃头大师两次剃头经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1 04:32
第一次是剃头老师傅给他剃头,又痒又痛。 第二次是小沙让我给他剃头 ,剃得非常难看。
小孩子剃头有什么讲究呢?小孩子剃头有什么讲?
1个回答2024-03-09 18:09
有的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宝宝满月要剃个“满月头”,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样做,宝宝将来的头发、眉毛会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其实,这种做法毫无科学依据。宝宝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多与少...
全文
小孩子剃头有什么讲究呢?小孩子剃头有什么讲?
1个回答2024-03-17 01:19
有的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宝宝满月要剃个“满月头”,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样做,宝宝将来的头发、眉毛会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其实,这种做法毫无科学依据。宝宝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多与少...
全文
剃头大师为什么被称为剃头大师?
1个回答2024-02-17 18:51
因为头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剃头的师傅被尊称为剃头大师。
剃头大师作者称自己为剃头大师,其实不是在夸自己而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13:53
剃头大师,其实他就是称赞他自己的手艺非常高,给别人踢出来的头是非常好看的,不管你是长得长得歪头发头牛头什么时候过来,在我手底下都给你弄的规规矩矩,公公正正的。
学了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我们的第一题是说说说说说我剪头的经过二谁是剃头大师为?
1个回答2024-02-21 21:25
《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节选自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中的一个小故事,记述了“我”为表弟剃头的有趣过程。故事中的“我”在表弟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
全文
《剃头大师》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2-11-27 15:27
《剃头大师》的读后感
剃头大师作者写了什么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戏剧性?
1个回答2024-01-22 10:03
因为我帮弟弟剃头发,导致弟弟后来被剃了光头,舅舅的睡衣沾满头发。
给小孩剃头四句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2-02 01:57
农村给小孩剃头要说三句四句,剃一刀说一句分为三个部分:金钩挂起银罗帐,请出小官坐明堂。昨日朝中剃宰相,今日又剃状元郎。二、起剃今日理发,一生荣华,长寿大吉,百岁有余,福如东海万丈深,寿比南山万丈高,心...
全文
剃头发
1个回答2024-01-28 00:13
宝宝的头发是可以剃的,但是不要贴着头皮全部剃掉,因为他的头皮还比较薄很容易会弄破,然后出现感染。而且现在是夏天,如果完全剃成光头的话出去外面晒到太阳会损伤头皮。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