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民族文化的资料

2024-03-07 06:06

比如那达慕大会等,只要是民族文化都可以。
1个回答
  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历史性的宝贵贡献。鉴于新疆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种因素,新疆文化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和发展面貌。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多宗教信仰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融合等特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文化深受祖国内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丰富的内涵,同时,新疆文化又对祖国内地文化产生积极影响。新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学、艺术价值珍贵。



  新世纪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丝绸之路"----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的贯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新疆社会主义民族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新疆广大各族文化工作者,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大力开发各类文化资源,积极兴办文化产业,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制定并实施21世纪中、长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强区,为新疆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生活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等十二个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经济生活和宗教信仰。因此、他们的文学艺术也各具自己的特色、在我国万紫千红的文化大花园里、它们是异彩分呈的重要一角。



  史诗《玛纳斯》



  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溶进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相传《玛纳斯》的创作并非来自诗人的灵感,而是来自神授,演唱玛纳斯的歌手往往在一梦醒来后突然间获得背诵百万行史诗的能力 ,这点常常不为人所信,酷爱玛纳斯的柯尔克孜人民却深信不疑。



  《玛纳斯》在开篇唱道:“……为了人们的心情愉快,我给大家演英雄,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演唱怎么能行?……大地经过了多少变迁,戈壁沙漠变成了林海,绿色的原野变成了荒滩,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流传。”



  至今,柯尔克孜人中仍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依然活在人间,可见史诗影响之深远。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柯尔克孜人民为缔造伟大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玛纳斯》这部史诗叙述了他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乃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台依》。每一部都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部史诗长达21万多,共2000万字。



  阿肯弹唱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每逢阿肯弹唱会,远近的人们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弹着冬不拉载歌载舞来到鲜花盛开的的草原上,各路歌手登场献艺,听众们喝彩助威,经常是通宵达旦一连数日地尽兴。



  阿肯弹唱有两种形式:一是阿肯怀抱冬不拉自弹自唱,这种弹唱多是演唱传统的叙事长诗和民歌;二是对唱,有两人对唱,也有多人对唱。对唱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具有赛歌的性质,把雄辨和唱诗结合在一起,既富生活气息,又生动活泼。他们所唱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颂歌、哀怨歌、情歌、习俗歌、诙谐歌五大类。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优美动人的诗歌是哈萨克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最集中的表现。阿肯则是诗歌的创作者、演唱者和传播者,无论是婚丧嫁娶、宗教典礼、生活习俗等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传统演唱。这些诗歌对民族发展史、民族关系史和宗教史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它又是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草原上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每逢节日喜庆、婚嫁礼仪都要举行隆重的阿肯弹唱,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阿肯弹唱作为一种民俗风情旅游将成为主要内容之一。



  回族花儿



  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后传入昌吉,经二百余年演变,已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花儿曲调高亢,节奏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一定格律,一般为4句一节,偶可押韵。昌吉一带流行的曲令有“河州大令”、“河州三令”、“白牡丹令”、“尕马儿令”、“大眼睛令”等,旧时花儿多在民间传唱,内容大都为颂扬爱情忠贞、惩恶扬善、反映人民疾苦。



  建国后受到重视,被搬上舞台,内容也更为丰富,除赞美爱情的外,以歌唱新生活、新气象的居多。近20年来,全州举办多次“花儿演唱会”,有关单位创作大型花儿剧。一些民间演唱家受到尊重与照顾,有关作品被挖掘与整理。



  麦西来甫



  麦西来甫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一种传统歌舞娱乐形式,以舞为主,配以歌唱,节奏明快,热情奔放。按形式和内容大致分,有习俗舞、执具舞、模拟舞和劳动舞等。习俗舞流行最广,其中包括“青苗舞”、“米丽斯”、“赛乃姆”等曲目。青苗舞多在冬春季举行,先由一家农民在碗中种上小麦,待青苗长出后,主人挨户邀请男女老少来家中聚会、玩乐。



  舞者手持绢花,边歌边舞,围者席地而坐,以掌击节,助以歌唱;同时有唢呐、手鼓等器乐奏鸣,造成热烈气氛。这种歌舞也常被婚礼、节庆利用,出现在街头巷尾,庭前院中,深受群众欢迎。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根据传说,叶尔羌汗国的拉失德汗与妻子阿曼尼莎汗邀集汗国各地熟悉木卡姆的民间艺人,在音乐家喀迪尔汗.叶尔羌的主持下,对当时散失的木卡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加工和整理,使木卡姆得以定性和发展。



  “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每一个木卡姆均分为大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有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为木卡姆伴奏的乐器有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手鼓、独他尔等。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从时代和地域因素上讲,一是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乐,即库车、喀什、吐鲁番、哈密和和田音乐以及刀郎音乐。这种时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织渗透,浑然一体。十二木卡姆还有一些地域性变体,其中比较有名且具一定特色的当属刀郎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又是古典诗歌的音乐表达形式,十二木卡姆的歌词主要归功于察合台时期著名的诗人鲁特菲、纳瓦依、诺毕提、麦西热甫、依瓦依答、傅祖勒等人,自从阿曼尼莎汗将纳瓦依、傅祖勒等诗人的许多诗词填入木卡姆曲调,后继的木卡姆音乐家就不断地用纳瓦依、孜莱丽、麦西热甫等著名诗人的珍贵诗词来丰富十二木卡姆:如《热克木卡姆散序》唱的是纳瓦依的一首富有哲理性的政治抒情诗:爱的秘密,问那些离散两绝望的情人;享受的技巧,问那些掌握着幸运的人。爱情不贞,就是命运对我们的注定;欺骗和背信,问那些缺乏慈爱的人。时间的辛劳使我们消瘦又苍老;美丽的力量,问那些拥有青春的男女。孤独的滋味,富贵有权的人不懂;穷困的苦楚,流浪者了解得最深。弱者的处境——爱侣们只有等待死亡来临,谁能下死亡的判决,是那残横的暴君。被猜忌的爱侣们所感受的滋味,好人不会知道,要请教我这样的坏人。朋友们!纳瓦依生活在爱的戈壁里,要知道他,去问那里来的旅群。



  “十二木卡姆”中的达斯坦部分的唱词,则是由民间叙事诗组成的,其中包括《艾里甫与赛乃木》、《赛诺拜尔》、《迪拉热姆》、《巴巴·茹仙》等民间叙事中的代表性片断。



  《福乐智慧》



  《福乐智慧》抄本,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三个:第一个是回鹘文抄本,现藏维也纳国家图书馆,也称维也纳抄本;第二个是阿拉伯文字母抄本。这是1879年开罗发现的,故称开罗抄本;第三个也是用阿拉伯字母抄写,1924年发现于乌兹别克斯坦的纳玛干城,现藏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称纳玛干抄本。全书共有七十二章,一万三千多行。



  《福乐智慧》原名《库达德库.比力格》,直译为《给予幸福的知识》。虽然它是一部以诗歌形式再现的文学作品,但它却涉及致电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人伦方面,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族文学、语言、政治、经济、法制、礼仪、哲学、宗教、人道等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料。



  诗人通过国王和大臣的关系,阐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国家的兴衰成败,不仅是国王一人之事,而同他所依*的人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福乐智慧》的主要情节说的是:从前有位名叫日出的国王,依*公正的法律来管理一个很大的国家。他重才揽贤,名传四海。当时有个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有识之士,名叫月圆,慕名从远道而来,向国王毛遂自荐。经过考察,国王日出对月圆的德才深为钦佩,便委任他作了自己的宰相。日出在月圆的辅佐下,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后来,月圆去世之后,国王又启用月圆的儿子贤明做了宰相。贤明智慧超群,工作出色,深得国王信任。为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贤明又向国王推荐一位人才出众的朋友觉醒来朝廷供职,国一赞同,并三次去请觉醒。而觉醒却是一位隐居的苦行僧,他三次谢绝了国王的聘任,但他却支持贤明辅助日出治理国家,为民造福,后来觉醒去世了,只留下一把手杖和一个木碗,日出和贤明悲痛地收存了遗物。此后,贤明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 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吐著王朝建立之后(公元七世纪初叶至九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吐著王朝崩溃,藏族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也就是藏族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历史时期(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初叶)得到广泛流传并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介入《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史诗《格萨尔》的基本框架开始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俗称红教)的憎侣,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师 ”他们所编纂,传抄的《格萨尔王传》,初称为“伏藏”的抄本。



  《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这部史诗在广阔的背景下,以徽宏的气势,高度的艺术技巧,反映了藏民族发展的重大历史阶段及其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纷繁的民族关系及其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阶级关系,民族交往,道德观念,民风民俗,民间文化等问题的一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格萨尔王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认识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早已把我国各族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同样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中国各族人民追求平等,正义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是藏族历史上少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们伟大祖国多民族的文学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也不多见.本身就是一首诗篇,一首悲壮苍凉的诗篇,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一首洋溢着蓬勃生机,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诗篇,一首孕育着创造精神,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篇.从《格萨尔》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来看,时间跨度非常之大,有一,两千年之久;从藏族的社会形态来看,自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社会,经历奴隶主专政和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农奴制时代;直至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依然在辽阔的青藏高原广泛传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表现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历史上藏族社会发展的凡个重要时期,都对《格萨尔》的流传,演变和发展产生过影响,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在这部宏伟的史诗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使她日趋丰富和完善,反过来讲,《格萨尔》对各个时期藏族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从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不可抹杀的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史上没有第二部著作, 能象《格萨尔》那样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发展的历史,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格萨尔》堪称“奇书”。
相关问答
西部民族风情的资料
0个回答2022-11-12 21:50
民族精神代代传资料
1个回答2024-01-31 03:22
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去年,全国少工委提出这一活动;今年,又...
全文
民族精神代代传资料
1个回答2024-02-04 18: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去年,全国少工委提出这一活动;...
全文
少数民族的资料和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5-19 03:11
中国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是对汉族以外的人口居少数的民族的总称。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共有55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1995年全国百...
全文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1个回答2024-02-19 04:53
俄罗斯  俄语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母语使用人数和第二语言使用人数的第四大语言。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 意...
全文
各个民族杰出人物资料
1个回答2024-05-17 11:40
剪伯赞,蒙古族,历史学家。郑律成,朝鲜族,音乐家。启功,满族,书画家。
请给我一些民族乐器的资料
1个回答2022-09-19 07:31
楼上的就很好
新疆多民族文化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1-30 23:42
有人说中国的河山好,有人说中国的人口众多,但我说的是中国民族和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又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下面是各民族的人口统计各民族中,...
全文
新疆的民族典故有多少?
1个回答2024-02-01 20:50
新疆典故之一:兵团的姑娘不外嫁。这个得从建设兵团支援新疆建设说起。因为新疆兵团的士兵常年驻扎在这里,刚到新疆那会儿很难找到媳妇儿,为了解决战士们的终身大事,使他们安心为新疆建设做贡献,中央当时采用了一...
全文
有关新疆的资料。
1个回答2024-02-22 10:09
有3条路 ①1958—1997年,北疆、天山山区、南疆都存在明显的增暖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32℃/10年、0.13℃/10年、0.15℃/10年,即北疆>>南疆>天山山区,而年均温度的变差系数则...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