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容的名人事迹

2024-03-08 05:56

1个回答
六尺巷的故事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 六尺巷牌坊

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刻有张英打油诗的石头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六尺巷牌坊2

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由此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
相关问答
现在奇迹网还有没有单本包月
1个回答2022-09-02 12:48
没有单本包月了。
求好看的迹不二文包
1个回答2023-04-26 15:01
浪漫满屋(迹不二 )
古代的包青天是谁?他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2 01:07
包拯,北宋枢密副使,他的故事比较出名的有“唾溅帝面”(史书上可以查到)
包青天有什么事迹
1个回答2024-06-04 01:36
包青天大家都很熟悉,他一生断案无数,不畏权贵,白断阳间,夜断阴间,留下了很多奇案。 1、铡美案  陈世美被当做负心汉的代名词,而陈世美对秦香莲的辜负,也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最终难逃铜铡。 2...
全文
关于包容的名人事迹
1个回答2024-02-27 08:22
六尺巷的故事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 六尺巷牌坊 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
全文
关于包容的名人事迹
1个回答2024-03-08 05:56
六尺巷的故事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 六尺巷牌坊 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全文
《包青天》中包拯的一些事迹真的那么神吗?
1个回答2024-02-18 14:04
包拯在民间的口碑很好,名气很大,主要归功于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小说中的包拯头上有个月亮,是星宿转世,能够日审阳夜审阴,铲除奸佞,不畏权贵,故百姓称之为“包青天”。可惜,历史不是小说,正史中的包青天...
全文
人之间用一句话介绍其有关事迹至少包含一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2-24 14:01
解答: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勤劳勇敢的广大劳动人民,不但以坚苦卓绝的坚毅战胜了自然环境,更以出类拔萃的才华,集思广益、融会贯通,创造了造福全世界人类的四大发明!
简介名人包拯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7 08:57
包拯铁面无私,曾经杀了自己的亲侄子,成功破获了狸猫换太子一案,找回了失散多年的皇太后,开仓救济平民,可以说是一位正直的官员
包拯的主要事迹(简单一点)?
1个回答2024-04-14 23:45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