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道理是什么

2024-03-08 10:41

1个回答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也就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纸上谈兵所蕴含的道理如下: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死书或者死书读是不行的。

二、成功来自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三、做事情还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书本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

四、光说不练,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是没有真才实学的,成功者源之生活。
纸上谈兵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纤衡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消竖巧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拿键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相关问答
纸上谈兵这个故事中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实战水平的人物是谁?
1个回答2024-02-12 19:14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的故事简述
1个回答2024-01-19 03:14
1、纸上谈兵主要讲述的是: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纯哗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真正打仗的时候,赵括领军销码打仗一败涂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3:38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 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赵王听信秦军间...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09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8:14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
全文
纸上谈兵讲的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23:55
你好!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纸上谈兵的典故
1个回答2023-07-01 16:30
上网搜索赵括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3:00
文言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08:29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
全文
纸上谈兵的故事(简写
1个回答2024-02-11 02:20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