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精舍的史事

2024-03-08 19:31

1个回答

朱熹约集了建宁知府韩元吉和著名历史学家、建安(今福建建阳县)人袁枢等前来猜亮升庆贺。韩元吉写了《武夷精舍记》。袁枢贺诗(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曰:
本是山中人,归来山中友。
岂同荷蓧老,永结躬耕耦。
浮云忽出岫,肤寸弥九有。
此志未可量,见之千载后。
诗人陆游也驰函祝贺,并寄贺诗四首(宋·陆游《剑南诗稿。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四首》),其中两首为:
先生结屋缘岩边,读易悬知屡绝编。
不用采芝惊世俗,恐人谤道是神仙。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
我老正须闲处看,白云一半肯分无。
精舍落成之后,朱熹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了《精舍杂咏十二首》,并撰写诗序,以记其盛况。此后,他即在此广收门徒,著书讲学,长达五年之久,栽培了大量学生。朱熹的理学思想就传播开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如蔡元定、刘火仑、黄干、詹体仁、真德秀、李闳祖和叶味道等人,都曾就学于武夷精舍。之后,一批理学名家相继在武夷山中和九曲溪畔择地筑室,读书讲学,有的还以“继志传道”为己任。如刘火仑的“云庄山房”、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沆的“咏雪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穗老”等先后出现在武夷。所以,武夷山在南宋时期已成为祖国东南的一座名山,后人称之为“道南理窟”。
朱熹逝世之后,武夷精舍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修建。南宋末,经扩建后改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此后,直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才改为朱文公祠,奉祀朱熹的神主,并以黄干、蔡元定、刘火仑、真德秀配享祭祀。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巡按御史周鵷清、军御史及佥事肖乾元协力檄令县令王和重葺修,辟地百余丈,绕以围垣。前竖牌坊,匾上镌刻“武夷书院”。沿着牌坊稍进有楼五楹,名叫高明楼,正中大堂也有楼五楹,两庑各六间堂斋。全部构筑轩雅宏丽,并曾置田百亩作为祀事及修缮费之用,旁边又建屋数间,择朱子后裔一人世居管理。明万历年间,少司马陈省寓居武夷云窝时也曾修缮过武夷书院。这里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佳话,说是当时书院倾颓,有士人题诗于壁云:“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萝。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影射紫阳书院远远不及陈省寓居之画栏朱拱的云窝。陈省见诗后,笑着说:“是其启我乎!”即解囊鸠匠将紫阳书院修缮一新[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卷十]。
明崇祯末年(1644年),陈黄门履贞又捐资修缮。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崇安县令韩士望又予以修键滑饰。次年春,大风拔木,文公祠圯毁,仅存二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官方再度加以修建,由康熙皇帝赐 予御笔“学达性天”匾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捐俸重修。既立堂宇以祀朱子,复在堂后盖屋数椽,而以赵清献(北宋学者、崇安县第二任县令)、胡安国、刘子翚等附祀。建筑物至今已毁,仅留存两庑。原址现竖立有福建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撰并书的“武夷精舍遗址”六字及介绍文字的碑刻。

相关问答
武夷山有哪些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3-22 01:55
武夷山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武夷山有哪些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6-02 06:59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相传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干洪水,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也传,此地为古代闽越族...
全文
武夷山有哪些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3-06 18:23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相传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干洪水,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也传,此地为古代闽越族,其...
全文
老舍的情史?
1个回答2024-03-20 07:09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国读书。 老舍爱上了刘善人的女儿。 可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散尽家财,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因为家道中落,去做了最下等的...
全文
近代历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湖南籍进士是谁
1个回答2022-11-14 17:23
魏源。没有问题。
武夷山茶博园内的雕像有那些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5-27 07:45
有十四位名人:唐代的陆羽、孙樵、徐夤;宋代的范仲淹、苏轼、朱熹、白玉蟾;元代的高兴、杜本;明代的陈铎、释超全;清代的董天工;近现代的连横.吴觉农等
历史上舍身取义的有谁
1个回答2023-01-09 10:05
文天祥,田横
历史上舍身成仁的奇人
1个回答2024-03-26 10:20
愧无半策匡时难,唯留一死报君恩。 所以,古代杀身成仁的大臣有很多,大多是亡国或战败的时候,死的比较壮烈的当属方孝孺,为了所谓的忠义,另外,自杀殉国的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等,所以,阁下可以搜索王朝末...
全文
中国历史上,体现"有舍才有得"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27 20:21
不是有句古话说的好吗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这是就放弃有些东西不一定是坏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