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贵专的例子

2024-03-10 22:13

1个回答

读书贵专的例子: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等等。

正面:1、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面虽然有一个花园,但是他在三年内从来没有去花园里看过一眼。只顾着钻研自己的学问,成为了西汉有名的思想家。

2、陈景润专心研究数学。有一次,走路时撞到树上,非但没有感觉到自己走错了,反而认为是撞着别人了,连声道歉。最后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面: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2、古代有两个人拜师学棋,天边有雁飞来,一人心无旁骛地下棋,听老师讲解。

读书的名言:

1、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佚名

2、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雷锋

3、非亲有义须当敬,是友无情不可交。 —佚名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

5、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咱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盖叫天

6、自己的手就是大自然的统治者。 —谚语

7、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这点恩惠太看重。因为圣人曾经这样教诲: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萨迪

8、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培根

9、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孟德斯鸠

10、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高尔基





相关问答
学贵精不贵博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5-05 21:31
这句话有些片面的说。不知道你了解达芬奇不?一个历史上的全才,世人都知道蒙娜丽莎,却不知他是个设计师机械师建筑师还精通解剖、医术。所以博学完全可以,而且还会让人爱好广泛,生活不枯燥。
人贵有自知之明事例
1个回答2024-01-22 03:40
人贵有自知之明事例是非常多的,可以参考一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全文
青春宝贵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2-22 10:30
在唐代,科举制度不断消磨许多文人志士的青春年华。举个例子--韩愈(唐宋八大家的那个)4次考进士最后一次才荣登龙虎榜,3次吏部考试均没通过,虽说三十而立,韩愈29岁还没个“饭碗”,虽有远大抱负,35岁仍...
全文
求以和为贵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16 03:10
  1、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
全文
关于贵以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26 00:18
1,达芬奇的老师让然专心画鸡蛋的故事比较经典的。 2唐寅学画,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
全文
教之道,贵以专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4-17 03:35
教之道,贵以专的故事——唐寅学画。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
全文
求以和为贵的例子
1个回答2023-12-18 04:19
  1、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
全文
求以和为贵的例子
1个回答2023-12-15 19:54
  1、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居功自傲,...
全文
以和为贵有什么例子吗?
1个回答2024-01-04 16:55
历史上,以和为贵的例子..我给分.. 有奖励写回答 阳光夏天的向日葵 高粉答主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关注 成为第7150位粉丝 一、将相和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
全文
关于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还有哪些名人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08 18:28
文天祥被俘后,元将阿合马来劝降文天祥,阿合马要他下跪,文天祥不跪。之后,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他跪下,遭到他拒绝,文天祥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