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2024-03-13 04:26

1个回答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后,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讲了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

 

诚信守法?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有一名我国留德高材生,毕业后在德国四处求职,可是他拜访了很多大公司都被拒绝,就是小公司也大门紧闭。气急败坏的他最后才得知,自己遭到拒绝是因为自己曾有三次乘车逃票记录。在德国人看来,是不可饶恕的。正因为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三次乘车逃票,所以永远不可立足在德国社会上。

 

可能有人会说:“那些德国人至于吗?不就是乘车逃几次票而已。”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人在几元钱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信赖他吗?

 

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有力量的社会,不但要考察每一个人,而且要为他们建立必要的档案,这个档案是能够向有关方面证实你的可信度。信誉就是你立足的通行证,你就可以受人尊重的通信于这个文明世界。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名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


相关问答
商鞅立木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0:36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
全文
商鞅南门立木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9 08:24
历史故事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
全文
商鞅立木
1个回答2024-02-16 14:18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
全文
读《商鞅南门立木》后感
1个回答2024-02-27 20:11
读《商鞅南门立木》后感 读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文章后,令我感触很深。这篇文章讲了战国时期一个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
全文
读商鞅南门立木有感
1个回答2024-02-17 15:02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根本。在读了《知荣辱树新风》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了“诚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品质。《商鞅立木取信...
全文
《商鞅南门立木》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0 03:02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的根本。在读了《知荣辱树新风》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了“诚信”,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品质。《商鞅立木...
全文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1个回答2024-03-03 11:46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樱激能搬动就给梁族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橡颂弊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1:0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语,是关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
全文
商鞅立木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2-17 03:06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让百姓相信,朝廷是有诚信的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12:51
商鞅南门立木讲述了一个言出必行的故事 商鞅南门立木具体的故事: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