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0个名人轶事

2024-03-14 01:07

西方国家的正面人物!
1个回答
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张光直教授,早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接受正宗的西方人类学传统教育,亲身经历了美国新考古学运动的兴起。半个世纪前又进入台港大学人类学系,开始了中国考古研究历程。数十年间一直在异国他乡从事学者生涯,“逢人见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直至20世纪80年代,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张光直才第一次回北京,回到他的出生地,回到他小时候呆过的家乡,惊风落叶至,漂流客心归。由此可知“吴襄”又非“无乡”,乃游子思乡枨触之谓也。



张光直既会说标准的“京片子”,也能讲台湾话,会日文,但他也是闽南人和中国人的“番薯人”,乡情始终未曾淡薄,对故土、对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魂牵梦绕,“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然而张光直又非是狭义上的故乡人,因为往来各地沟通有无的张光直,与其他学者合力发挥出的开启北美汉学研究从而加速美国汉学根本转变的作用上,以及借助直接参与到西方学术主流中和长期生活在西方语境下得天独厚条件所提出的将中国考古学融于构建世界性一般原理的中西文化凿通之功,从而搭建起中西方考古学界桥梁,把中国考古学纳入到西方考古学的语境和体系中去,使得两种文化共同衍进,亦使得“吴襄”(无乡)一名寄寓有超逾国界学问之囿打通狭域学术藩篱的大文化之意,成为胸襟博大厥功至伟的国际文化学者,张光直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英文的,亦是如星闪烁、如月氤氲着东方思维。张光直筚路蓝缕时期的著述《早期中国考古》和奠定他学术权威性地位再版多次的《古代中国考古学》,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学教材,膺获世界考古学界“里程碑”之隆誉拿破仑对落水的士兵开枪

拿破仑一次骑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水里,正向深处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团,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游泳。

拿破仑问:“他会游泳吗?”回答:“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

”拿破仑随手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支手枪,朝落水者大声喊道:“您赶快游回来,不然,我就开枪了。”说着真的向水里开了两枪。

落水的人听见这么一说,猛然转过头来,拼命地划着,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问拿破仑:“陛下,我都快吓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拿破仑笑了:“傻瓜,不吓你一下,你就真的淹死了,你看这几个人谁能救你呢?你经这么一吓,不是自己回过头来救了自己吗?” 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军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一句话使这个德军官瞠目结舌权贵的虚荣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基罗从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自己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自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座雕像的艺术氛围。”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说完,米开朗基罗便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市长看了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啊?”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严承章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传媒报道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时,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说了些什么?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医生,史载约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据史载并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认作“西方医学之父”,其“誓言”一直作为医学道德准则。《西方文化大辞典》中记述的“誓言”是这样的:“……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神鬼神实共亟之。” 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装潢豪华的行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让内务大臣去问清楚是谁的磨坊,然后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生气了,派出自己的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给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对卫队队员们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诉之于法庭解决。”不久,法院作出判决,皇帝败诉,而且必须“恢复原状”。于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认为皇室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却给磨坊主的儿子六千马克,并亲笔写了信,嘱咐他这磨坊是德意志国家的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你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把这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旧的磨坊仍然还在,每年都有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爱因斯坦给五千年后人类的一封信

闻 山

1938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一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人。”爱因斯坦写了。这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面立一个石碑,说明后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来。信中写道: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出身于大种植园主家庭。在他19岁时,父亲和兄长先后去世,于是便继承了家族遗留下的产业维农山庄,执掌起全家生活重担。由于他天性喜欢自己动手料理一切,因此使他学到了不少东西。那时候的庄园生活是基本自给自足的,他不仅会种地、养牛、种花、植树、打猎,还亲自动手为山庄酿造啤酒,一边实践一边记笔记,天长日久,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一天,他接待了一位过路的英国绅士向他讨水解渴,他递过一杯自酿鲜啤,那绅士接过一饮而尽,略加回味,向华盛顿惊喜地问道:“你从哪儿买的?这是我们英国最好的啤酒。”华盛顿笑而不答,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告诉绅士:这是这位先生自己酿的。绅士惊诧不已,此后便到处传扬华盛顿的名字。 华盛顿不仅自酿自饮,还把一些秘诀写成《谈啤酒造法》小册子传给他人。   他比所有美国总统都了不起的地方不仅在于他会全套农牧活,还因他是一位优秀设计师装修高手。他遗留下来的格鲁吉亚风格的山庄,就是他本人设计绘图和指挥装修的。最无人能及的是他在连任两届之后,不顾大选结果,回家种地酿酒。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霍金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经过数年的辛勤写作和修改,于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书中引导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探索。《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并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类意志力的记录,是科学精神创造的奇迹。
相关问答
名人轶事的轶事是什么意思,轶名,轶事,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4-01-05 00:51
1.名人轶事的轶是:失散的意思。 2. 名人轶事的意思的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奇怪的事。 3. 名人轶事——司马光睡“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
全文
名人轶事的轶是什么意思 名人轶事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8-23 12:10
1、名人轶事的轶是:失散的意思。 2、名人轶事的意思的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奇怪的事。 3、名人轶事——司马光睡“警枕”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全文
轶事,轶闻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17:24
轶事(yì shì)   正史所不记载的事,即逸事。   轶事,也写作“逸事”,一般是指人们不太知道的事情,大多在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过,是零零星星没有经过汇集的事迹。不少轶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的...
全文
名人轶事的轶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9-26 14:30
轶事 同逸事。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所以这里就是散失的意思
轶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16 07:12
轶yì 部首:车 部外笔画:5 总笔画:9 基本字义 1. 超过:~伦(超过同辈)。~才(出众的才能)。~材(不平凡的人才)。 2. 散失:~事。~闻。 3. 古同“溢”,充满而流出。
轶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2-21 22:30
轶,读音yì,古同“溢”,充满而流出。笔画数9,部首车,笔顺编号1521****4。有超过、散失的意思。
曾轶可在哪里
4个回答2022-10-14 03:36
曾轶可在北京三里墩
曾轶可好不好?
1个回答2022-09-12 01:05
这要看个人欣赏水平了。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不能说她好也不能说她不好。其实,她的绵羊嗓音的确很个性。但音乐,不仅仅是个性就可以的。她也有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啦。嗯......这只是我个人想法。
哪个名人的名字中间是轶字
1个回答2023-01-22 06:32
史铁生```
曾轶可的所有歌曲
1个回答2022-11-05 20:50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