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惪概要是什么?

2024-03-14 15:27

1个回答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开放分类: 音乐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

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象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第一圆舞曲为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第二圆舞曲为降B大调,由大提琴呈示出来。 这段主旋律与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强。

第三圆舞曲为降E大调,三部曲式。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第四圆舞曲在降B大调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第五圆舞曲为降E大调,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在这里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时的“齐特尔琴”动人的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相关问答
课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惪概要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4:52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开放分类: 音乐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
全文
课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惪概要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5:33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开放分类: 音乐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
全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概括 快快快,急急急!
1个回答2022-07-14 00:50
傻瓜不知道。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课文资料。
1个回答2024-04-30 08:37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一篇具有深层文化内涵的课文。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相简帆结合的手法,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表现梁清得橡咐前淋漓尽致。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4:30
  1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了什么?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2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
全文
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有感
1个回答2024-03-02 07:57
文章《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作者是冯骥才。他邪恶这篇文章是为了唤起我我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表现出他对异乡的风情和维也纳人的赞美。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维也纳森林的面积广.景色美.作用大的特点和维...
全文
维也纳森林故事
1个回答2024-02-05 13:18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完成于1868年,同年六月十九日初演于维也纳,并由作者亲自指挥。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7 13:25
维也纳森林被茂盛的森林簇拥,森林一望无际,空气清爽宜人。森林温文尔雅,令人赏心悦目,爱护一草一木已成为维也纳人的传统。在这里,人和城市与自然亲密和谐相处,融为一体。
我心中的维也纳森林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4-03 21:01
今天,我们在教师里欣赏音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我不知不觉陶醉在了乐曲里。 我看到了那秘密的的 塔松向天空撑开了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大树下,...
全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5:13
  1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了什么?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猛灶。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2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