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

2024-03-16 19:01

最好是反面的。急急急急,求哪位大神告诉我一下。
1个回答
天人三问
董仲舒像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规劝刘非
董仲舒对策后,被武帝派到江都易王刘非那里当国相。刘非是武帝的哥哥,此人粗暴、蛮横,一介武夫,但因为董仲舒当时声望很高,是举国知名的大儒,所以对董仲舒非常尊重。而且刘非把董仲舒比作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希望董仲舒要象管仲辅助齐桓公一样来辅助自己,以篡夺中央政权。但董仲舒是主张"春秋大一统"的,因此,对于刘非的发问,他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指出“仁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明确了解自己的道义准则而不贪图功劳。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因为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暗示刘非不要称霸。董仲舒为江都易王相六年,搞了不少祈雨止涝之类的活动。
罢官教书
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辽东高庙发生了大火,董仲舒认为这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于是带病坚持起草了一份奏章,以两次火灾说明上天已经对汉武帝发怒。结果奏章还没上,正巧主父偃到董仲舒家做客,看见奏章,因嫉妒董仲舒之才,就把奏章草稿偷走,交给了汉武帝。武帝看后大怒,决定将董仲舒斩首。后怜其才,又下诏赦免,但江都王相却被罢免,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年的《公羊春秋》。
东山再起
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公孙弘又推荐董仲舒做胶西王刘瑞的国相。刘瑞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他比刘非更凶残、蛮横,过去不少做过他国相的人都被杀掉,或毒死。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瑞对他还比较尊重。
称病辞官
董仲舒一直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四年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从此以后,也就结束了他的仕禄生涯,董仲舒暮年对什么事情都不过问,只是埋头读书、著作,虽然辞去了官职,但朝廷有大事,还常派人到他家向他请教,董仲舒都有很明确的看法,后来,张汤把询问董仲舒的部分材料,整理为《春秋决狱》一书。董仲舒虽然养病在家,但仍十分关心朝政大事,甚至在临终之前,还写奏章给汉武帝,坚决反对盐铁官营的政策。
家中病逝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于家中病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为了表彰其对汉王朝的贡献,特下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为"下马陵"。
相关问答
董仲舒的其人其事
1个回答2024-02-01 17:56
你好。 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符合当时的历史形势的需求,当时的形势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维护皇权,正好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可以适应这个需求。
与董仲舒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06:25
大公无私 dà gōng wú sī [释义]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语出] 《汉书·贾谊传》:“为人臣者;主而忘身;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龚自珍...
全文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24 21:06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简介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2-06-30 10:11
《春秋繁露》
董仲舒的主要作品
1个回答2022-10-10 23:06
《春秋繁露》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个回答2022-10-02 06:3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是什么时代的人呢?
1个回答2024-03-15 06:59
董仲舒 出生年代:前179一前104 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董仲舒传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4-03-10 09:39
董仲舒传原文如下: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
全文
董仲舒名人名言
1个回答2024-03-16 18:56
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董仲舒哲理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 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 事在勉强而矣,勉强...
全文
董仲舒是谁?
2个回答2023-01-19 14:46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经学家和唯心论哲学家。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