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陈规”导至失败的人物事例

2024-03-18 02:14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展开
1个回答
《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在对敌作战中墨守陈规,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战胜敌人的大好时机,结果兵败受伤,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子鱼论战》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襄公不听。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地方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队列,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司马公孙固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公孙固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腿部受伤,侍卫官也全部被歼。

全国人都归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强敌的军队,在险隘的地方不能成列,这是上天赞助我们;阻敌于险地而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而且现在我们面对的强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到了很大年纪,俘获了就夺取过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使军队明白国耻,教会他们作战,是为了杀敌人。伤势还未到死的程度,怎么不再伤害他们?要是舍不得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就应当根本不要伤害他们;要是怜惜他们当中头发花白的人,就应当向敌人投降。军队在有利时加以使用,钟鼓用声音来调节士气。时机有利而使用军队,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宏大以鼓舞土气,鸣鼓进攻未成列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相关问答
“墨守陈规”导至失败的人物事例
1个回答2023-12-14 17:50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
全文
古代墨守成规失败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25 14:20
宋襄公 泓水之战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
全文
墨守陈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0 02:48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
全文
不守规则而失败的名人事例
1个回答2024-05-29 23:38
1、房祖名、柯震东不守法律的规则而偷偷吸毒,作为一个公共人物带坏社会风气,最后自身的名气什么的都大大降低。 2、仲永被人称为神童,却因骄傲,不继续学习,导致长大后一事无成。 3、拿破仑不遵守...
全文
墨守成规还是墨守陈规
3个回答2022-05-10 04:50
墨守成规与墨守陈规都是正确的写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有“墨守成规”这一词目,而无“墨守陈规” 《汉语小词典》在“墨守成规”词目下说:“也作‘墨守陈规’”。
是“墨守成规”还是“墨守陈规”
3个回答2023-03-14 03:31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有“墨守成规”这一词,无“墨守陈规”,后者是生造词语。
墨守成规还是墨守陈规
1个回答2023-07-30 10:10
“墨守成规”。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墨守成规”是指坚持遵循已有的规定或习惯,不轻易变更或创新。悄则敏这个词语中的“成规”指的是已有的规定和准则,暗示着这些规定和准则已经经过长期实践和检验,是可靠...
全文
墨守陈规还是墨守成规
1个回答2023-12-16 11:10
都是对的。 根据查询知百科得知,墨守成规和墨守陈规都是对的,墨子在战国善于守城,公输盘,也就是鲁班,善于制造攻城器械,但遇到墨子的守城规则就不灵了,于是墨子守城措施就成为规则,成为经典了,故而应称为墨...
全文
是墨守成规还是墨守陈规啊?哪个对?
2个回答2023-01-29 20:37
墨守陈规,陈是老的、旧的意思。
“墨守陈规”与“墨守成规”是不是一个意思啊?
2个回答2022-05-08 06:10
墨守陈规”与“墨守成规”是同一个意思,表示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有“墨守成规”这一词,无“墨守陈规”,后者是生造词语。  扩展资料 墨守成规 【读音】 mò sh...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