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彦的人生经历

2024-03-20 03:52

1个回答

1920年,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自上海到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塌镇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丛闹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
1930年,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在极不安定的生活中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采用浪漫、象征等不同手法进行创作探索,逐渐成为乡土写实派的一位重要作家。发表于1927年7月号《小说月报》上的《黄金》标志着王鲁彦的“乡土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的境界。小说描写了一个小有产者不断遭逢灾祸的境遇,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的人情世态。此后,他更多的关注现实。抗战前夕,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野火》出版,作品描写了江南农民的悲惨生活和走向自发反抗斗争的真实图景。
抗战期间,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并在《广西日报》副刊上连载长篇小说《青草》。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贡献是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为抗战后期大后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194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集《我们的喇叭》。
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团郑粗。

相关问答
鲁彦 听潮
1个回答2024-02-19 20:41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游...
全文
求鲁彦<<听潮>>全文
1个回答2024-03-03 23:14
《听潮》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
全文
鲁彦为什么要写听潮啊
1个回答2024-03-24 14:12
因为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并且有着曲折的故事.可参看>.
求鲁彦的《听潮》全文
1个回答2024-02-16 10:19
一年夏天,我和妻坐着海轮,到了一个有名的岛上。 这里是佛国,全岛周围三十里内,除了七八家店铺以外,全是寺院。岛上没有旅店,每一个寺院都特设了许多房间给香客住宿。而到这里来的所谓香客,有很多是...
全文
鲁彦的听潮是诗歌还是散文?
1个回答2024-03-01 02:37
鲁彦的《听潮》属于抒情散文
鲁彦<驴子和骡子>的全文
1个回答2024-03-14 10:11
鲁彦(1901—1944),现代作家,浙江镇海人,原名王衡。著有《柚子》《驴子和骡子》等。 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时的海,把它称作“伟大的乐章”。...
全文
鲁彦的听潮是诗歌还是散文?
1个回答2024-02-24 02:23
属于散文诗: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
全文
王鲁彦的灯讲述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2-29 07:34
以“灯光”为情感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现实的观察,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传说故事的引证,表明了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某一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全文
鲁彦听潮哪一句要背
1个回答2024-03-13 16:40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鲁彦写听潮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2-07 06:48
鲁彦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如下: 1929,鲁彦失业回到故乡浙江镇海,因距普陀山很近,便趁机前往游览观光。本文写的就是那次游览中的片断,全属记实。文章原题是《听潮的故事》,前半部写听潮,后半部写唤姿听潮引...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