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理的典故?

2024-03-23 23:41

1个回答

首先,“格物致知”不是王阳明提出来的,“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大学》,王阳明有一个“格竹子”的故事,主要原因是朱熹提出了“格物穷理”,理从外求的概念是说:天下大道要从事事物物上观察和发现,才能得道穷理。王阳明就先从竹子上入手,但对着竹子观察了一个礼拜,最后一口鲜血呕出,昏迷不醒。经过这个事王阳明开始怀疑朱圣人的说法,经过后来出入佛道,在到“龙场悟道”。

最后王圣人得出结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理和道都在我们的内心,悟道可以不假外求,“理即心,心即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大家可能不懂,但王阳明晚年提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这上面可以看出什么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提出这个“心既理”的概念,这让我们看到了道的方向在那里。我的理解,首先理论要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庸》讲“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又如佛家说我们的本心就如赤子一般,只是被人的欲望情绪等控制,让它蒙尘而看不到本心,而心学让我们如何拂去尘埃,让我们内心光明,从而“致良知”。

相关问答
有没有开心致致这个词
1个回答2022-11-24 00:02
没有 ,有专心致志
是“此致”还是“致此”?
1个回答2022-12-17 10:46
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此致还是致此?
4个回答2022-12-20 22:12
  1、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书信的结束语,口语意思相当于“就写到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无保留地呈献的意思;"此"指...
全文
记得老师之前讲语法既讲过主将从现也讲过主从一致 那到底什么时候主将从现什么时候主从一致呢?
1个回答2024-01-22 03:40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键仿,遵循主将从现(主句是将来时,从句是一般滚手现在时),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时. 2.有as soon as的句子也遵循主讲从现原则.但是时态必须是一般现在时大亮嫌
“经世致用,格物致知”一语的出处?
1个回答2022-09-24 10:55
《礼记 大学》
别无二致的致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1 20:29
发 音:bié wú èr zhì 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近义词:完全一致 别无二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完全相同
“致远”的致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7 13:39
致:实现、达到、到达 致远: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致和并致的区别
1个回答2022-12-07 16:07
1、作为书信正文部分的结束语,“此致”和“致此”用法和意义相同。 2、“致此”。 一般用作书信的结束语,口语意思相当于“就写到这里吧!” 另外,"致"也有毫无保留地呈献的意思;"此"指的是前面所写的内...
全文
致词和致辞
1个回答2024-02-22 11:13
致辞”和“致词”是一组异形词,意义是一样的。“辞”和“词”的意思在这里是相同的,指的是有特定意义的话语。《现代汉语词典》以“致辞”为推荐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