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的历史沿革

2024-03-28 17:40

1个回答

芒市历史源远流长,考古学家曾在五岔路乡、中山乡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芒市,古代称之为“滇越乘象国”地。

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

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划入哀牢县,属永昌郡。

三国蜀汉时沿袭旧制。

西晋秦始七年(公元271年)属宁州辖地。

唐初,以今芒市为中心称些罗城,属齿部,隶属剑南道姚州都督管辖。

公元794年茫施属永昌节度地。

宋大理国时,易名怒谋,属永昌府,为金齿白夷地。

元朝中统二年(1261年),在金齿地设安抚司,属贺天爵安抚使管辖。

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分金齿司地为“路”,今县城划入东路地区。

翌年,东路改名镇康路。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从镇康路划出,设茫施路,隶属金宣抚司六路总管府。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445年)废茫施路,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

正统八年(1443年)改置芒市御夷长官司,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隶云南布政司,刀放革随征缅酋有功,经王骥提授芒市长官司之职。

万历十三年(1584年)在遮放地区置遮放副宣抚司。

崇祯十三年(1640年)芒市御夷长官司升格置为芒市安抚司。

清初属永昌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属龙陵厅。

光绪二十五年(1809年)置勐板土千总(今芒牛坝一带),属龙陵厅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划芒市、勐卯两司为芒板弹压委员辖地;划遮放、勐板两司为遮卯弹压委员辖地。

均隶属滇西道观察使。

民国二年(1913年)改划芒遮板三司地为芒遮板行政区,属腾越道尹,公署设在勐戛。

后废道制,改属第一殖边督办公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为芒遮板设治局(准县级)。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设潞西设治局,因以芒市位于(怒江)以西的方位关系而得名。

局署仍在勐戛。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始设区、乡(镇),与土司制度原设合一,共设三区24乡4镇。

1949年3月,潞西设治局从勐戛迁入芒市,8月改为县治,县名仍为“潞西县”,隶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芒市土司代办、设治局长方克胜任县长,治所设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 *** 陆军14军41师121团进驻芒市,潞西解放。

随同 *** 一同到达的军政代表团接管了 *** 潞西县 *** ,建立潞西县人民 *** ,隶属保山专署。

1952年置3区24乡(镇、街),划出畹町镇。

1953年7月,潞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

1954年,高埂田等7个乡从梁河县划入。

1956年德宏自治区改自治州,潞西县隶属德宏州,置9区(站)61乡(镇)。

1958年10月至12月设15个人民公社,县辖曼令等8寨划归畹町镇。

1959年,县辖莫里等15寨划归瑞丽。

1960年,县辖崩补乡50%乡域划归陇川县。

1966年置12区(站)78乡(镇)。

属保山专区革命委员会管辖,置14个人民公社80个大队。

1971年恢复德宏州建制,潞西划归德宏管辖。

1984年人民公社改区乡。

1987年改区、乡(镇)为乡镇、村公社(办事处),辖4镇11乡84个行政村(办事处)。

1996年10月28日潞西撤县设市(县级市)。

1998年风平、法帕、城郊3乡撤乡设镇,全市辖7镇8乡80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

2004年,新设芒市经济开发区居委会。

全市有80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并乡镇,撤城郊镇、象滚塘乡并芒市镇,撤法帕镇并风平镇,撤东山乡并遮放镇,撤并后全市有5镇6乡。

2005年12月,成立潞西市工业园区管委会。

2007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 *** 《关于潞西市芒市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设置勐焕街道办事处。

辖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委会。

2010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

相关问答
西工大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8 06:15
西工大,是西北工业大学的简称。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1938年成立于陕西省汉中市,1946年迁至咸阳,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组建华东...
全文
方山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11:39
方山,桥搭亦称茄前方城山,古称龙山。清《禹州志》载:方山有“五龙壁”或“九龙壁”之称,故呼为“龙的故乡”。因地处中原人类始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繁多,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较著...
全文
句容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13:51
句容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 句容于西汉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句容,《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战国属越,楚并越遂属楚;秦属鄣郡。 ...
全文
西宁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3-08-12 10:33
好像找人才行。
南宁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20 09:57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瓯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 秦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
全文
安国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6 13:45
安国 ,汉时安息国也。王姓昭武氏,与康国王同族,字设力登。妻,康国王女也。都在那密水南,城有五重,环以流水。宫殿皆为平头。王坐金驼座,高七八尺。每听政,与妻相对,大臣三人评理国事。风俗同于康国。唯...
全文
东安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3 10:54
东安区是牡丹江市形成市区最早的地方。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东段建成通车设立牡丹江站,逐渐形成了部分街道。东北沦陷后,称“旧市街”。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置牡丹江市后,相...
全文
分水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2 04:25
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庐县西北7乡置分水县,属严州,县治即今分水镇。武德七年,废严州,分水并入桐庐,属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复置,改名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
全文
谢集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28 18:41
1945年属成武县北平区,1946年该属单县北平区,1948年分属单县北平区、丁楼区,1949年属单县十二区,1953年分属十二区、十三区,1958年3月建谢集乡,同年属城关人民公社,1959年建谢...
全文
东城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6 20:00
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 金代为中都东北部。 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 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元、明、清三代皇宫均建于...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