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2024-04-25 23:39

1个回答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放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族和匈奴和好,结为姻缘。汉朝使节来匈奴,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但是却被匈奴扣留,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指责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鱼传尺素

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的局面,且有很多妻子思念丈夫的离开,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只有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

青鸟传书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典故有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传书等

相关问答
收集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要有传递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传递的结果
1个回答2024-05-28 14:36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让你明白了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有烽火、跑步、漂流。这些传递方式的特点是快捷、准确、
还有哪些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19
鸿雁传书即飞鸽传书。 故事简介: 1、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1个回答2023-12-14 12:18
烽火戏诸侯。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04:55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3 22:17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12:26
鸿雁传书即飞鸽传书。 故事简介: 1、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9:14
鸿雁传书即飞鸽传书。 故事简介: 1、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01:31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
全文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13 08:42
你好!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