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翻译是什么?

2022-08-12 14:31

1个回答

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所发现,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深入,而且随时随地都很注意(无不在: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出自出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游记《游褒禅山记》,原文节选如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相关信息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

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相关问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是什么句式
1个回答2022-04-13 22:35
介宾短语后置,正确句序应该是“古人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观,往往有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怎么翻译?
4个回答2022-09-13 20:34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体会,很简单 啊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12 06:46
这句话是说,古代的人只要看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都可以从里面看出一点东西。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下一句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5-26 18:30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个回答2022-05-26 20:05
翻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出自: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原文选段: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全文
求古文翻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个回答2022-05-27 06:38
【译文】古代的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索思考问题很深入而且又很全面。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的正确语序是?
3个回答2022-06-27 16:59
是正常语序。“于”引出“观”的宾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所以,不能认为它是状语后置。“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作为后面“往往有得”的主语。...
全文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个回答2022-07-04 08:24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全文
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的下一句
1个回答2022-11-27 12:1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古人之关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的后一句是
1个回答2022-05-29 08:07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